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17 15:58:55
來源:新華網

“紅船之家”的37年“護旗”路

字體:

  新華社杭州4月17日電 題:“紅船之家”的37年“護旗”路

  新華社記者黃筱、唐弢、鐘群

  嘉興南湖上擺渡的畫舫快要靠岸,張新志一個箭步衝上前,熟練地拿起船頭的纜繩跳到岸邊,緩緩地把畫舫拉向停泊位,固定好纜繩後引導參觀者下船,待大家都安全上岸,他跟開船的師傅揮揮手喊了一句“謝謝”,最後一個走在隊伍裏。

  盡管已經退休三年,每每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湖瞻仰紅船,張新志總是保持著工作時的習慣,“南湖上、紅船邊,就像我的家一樣。”守護紅船,張新志有著對家庭一般的責任感,他的妻子和女兒——兩代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也在同樣的地方傳承著對紅船的守護。

  20世紀80年代,原為京劇團演員的張新志和徐金巧夫妻,先後進入南湖革命紀念館工作,張新志從事紅船保護工作,徐金巧成為第一代講解員。

  從戲臺上唱念做打的武生到心細如發的文物保護者,張新志起初很不適應。首先,是要克服戶外工作的惡劣氣候環境。冬天,湖心島上寒風刺骨,不管穿多厚的衣服都是鑽心的涼;黃梅季濕氣蔓延,常常胸悶喘不上氣;夏天僅有一把油布遮陽傘,蚊蟲飛舞、酷暑難耐……

  “看著前輩們任勞任怨地堅守,年輕的我讀懂了守護紅船的初心,我們守的不僅僅是紅船,更是中國共産黨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張新志回憶,20多年前的一個晚上,女兒正發著高燒,他看到天氣預報説颱風要來,便囑咐妻子照顧好女兒,而他自己立刻趕往南湖。

  “那時湖上風浪很大,紅船撞擊著水泥築成的湖岸,木板很有可能撞裂。”張新志和同事沒有多想,一起跳入湖中用身體擋住紅船,同時緊緊拽牢紅船防止傾斜,配合岸上的同事用木棍和繩索固定紅船位置。

  等到風浪漸小,反覆確認紅船不會再遇險,他們才爬上岸。那一次,張新志和同事在島上待了七天七夜,輪流值班守在紅船邊。

  張新志還不斷鑽研紅船養護技術。紅船一年一小修,兩年一大修,每年的保養從7月下旬開始,到國慶節前結束,張新志和同事們要將1000多個零件逐個拆下,更換變形或開裂的木板,再一遍遍地重刷桐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停泊在湖心島畔的紅船已歷經60多年,這與張新志和他同事們的努力分不開。

  妻子徐金巧比張新志早一年進入南湖革命紀念館工作。與丈夫一樣,她也面臨職業角色轉化的種種困難。“講解詞基本是一個大綱,裏面的內容故事是有‘血肉’的,要講解員根據自己的表達方式去填補,最大的挑戰就是歷史知識儲備不足。”為了補上這一課,徐金巧在正式上崗前天天泡在圖書館、檔案館,還向各個領域的專家請教與紅船、南湖相關的知識。

  父母對紅船的感情也延續到女兒張一身上。小時候的張一經常看著母親在紀念館講述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大學畢業後她被南湖革命紀念館錄取成為講解員,從母親手中接過了接力棒,繼續傳播紅船故事。

  “成為講解員後才真正理解父母對紅船的熱愛和執著。”張一説,她看到許多黨員在紅船邊重溫入黨誓詞時激動流淚,深厚而濃烈的感情令她動容,“我要把立志做大事的心,融入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把每件小事做細做好。父母在工作崗位上這樣踐行,我也會跟隨他們的足跡。”

  一家三口多年來在南湖紅船邊留下了很多合影,這是一個家庭的珍貴記錄,也是人民對紅船樸素情感的真實寫照。今年8月,以張新志一家人為原型的電影《秀水泱泱》將要上映,“紅船之家”的故事仍在續寫。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734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