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1 04/ 16 21:28:07
來源:新華網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更多能工巧匠從這扇大門走出

字體:

  新華社北京4月16日電 題:讓更多能工巧匠從這扇大門走出

  新華社記者趙東輝、晏國政、孫亮全

4月14日,在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老師在指導學生操作發動機。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在太原鐵路機械學校實訓室內,17歲的城市軌道交通與運營專業學生史祎明,正在倣真機上“開地鐵”。像這種實訓課程,佔到了他所有課程的近7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

  通往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之路的大門正在打開。春風浩蕩,草木蔓發。記者近日走進多所職業院校,感受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的春之律動。

  職教生讀本科,好工作來敲門

4月14日,在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老師在給學習工程機械的學生上實訓課。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的新能源汽車實訓室裏,20多名車輛工程係的學生,正在老師指導下,為一臺白色新能源轎車做“體檢”。春日裏,這所新近揭牌成立的山西第一所省屬公辦本科職業大學校園內,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新學校的成立,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層次的‘天花板’,讓職教生也能讀本科。”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黨委書記張主社説,新學校補齊了山西職業教育體係建設的最大短板,而且承擔著為山西高品質轉型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

4月13日,太原鐵路機械學校學生進行城軌模擬駕駛實訓係統的實操演練。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面向新能源汽車、建築新材料等山西轉型發展重點領域,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重新設置了專業,正在加緊推進合並後的校園建設、完善管理等工作。“我們相信,職業教育的未來會越來越好。”張主社説。

  作為全國首批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2019年以來,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的發展也跑出了加速度,目前已開設職業本科專業15個,招收本科生3800余人。學校校長吳夢軍説,學生的精神面貌與學習狀態煥然一新,“老師催著學生學”漸行漸遠,“學生追著老師問”日益普遍。

4月14日,在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老師在指導學生焊接。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兩年來,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的硬體不斷升級,引進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制造、5G通訊等新興産業實驗設備。軟件工程專業學生趙亞楠自信地説:“雖然才大二,就有企業表達過提供工作的意向了。”

  【記者手記】記者採訪發現,中職教育招生形勢“回暖”。“十三五”期間,山西高職院校平均就業率達84.8%,中職學校平均就業率達95%;2020年,山東很多職業學校招生報名火爆,一些高分學生主動選擇接受職業教育……好形勢讓教育工作者對職業教育的未來充滿信心。

  這種信心,來源于從國家到各地近年來對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大力度投入,更來源于實踐的檢驗。從優化類型定位、完善教育體係、加大保障力度等政策層面形成的“推力”,到經濟高品質發展和市場需求高企帶來的巨大“吸力”,職業教育的能量場逐漸擴大,正迎來加速發展的“黃金期”。

  兼具潛力與實力,高素質也有高技能

4月14日,在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電池檢測。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太原鐵路機械學校是一所老牌中職學校,因為特色鮮明、學生動手能力強,學生就業率連續20年保持在94%以上。“但一段時期,學校與企業幾近‘失聯’,老師們只能對著課本講操作。”校長張淩雲説。

  前幾年被納入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後,太原鐵路機械學校著力“換腦子”,加大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與幾十家企業合作共建專業,與企業共同制定教學計劃,邀請企業專家到學校參與教學,實現專業與崗位零距離對接。張淩雲説,職業學校就是要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只有堅持“辦學不離軌,育人不離道”,才能提高教育品質和學生品質。

4月13日,太原鐵路機械學校學生在上實訓課。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則牽頭組建了山東省智能制造職業教育集團,吸引了207家企業、院校、行業協會加入。“通過産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專業與産業的匹配度,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學院黨委書記鄭德前説,學院還投資1.26億元建設了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與西門子公司合作共建了山東智能制造公共實訓中心,建設了魯泰學院、歌爾學院等産業學院,共同推進現代學徒制培養。

  河南省鄭州市科技工業學校作為全國第二批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不僅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應用專業,還設立了鄭州市工業機器人工作室。學生司遷説:“畢業時除了能拿到學歷證書,還有技術技能等級證書,就業更有保障。”

4月14日,在山西工程科技職業大學,老師在指導學生使用智能揀貨臺車。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記者手記】實踐是最好的大學。從深化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到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改革,從加強“雙師制”教學到推行“1+X”證書制度,一些職業院校堅持立德樹人導向,以實踐運用為目標,堅持走內涵式提升道路,持續加大改革力度,教育品質不斷提高。

  職業教育的核心在于實踐。職業學校堅持開門辦學,進一步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就能讓更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長才智、提升技能,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從職業院校中不斷涌現出來。

  讓職業教育成為孕育大國工匠的“溫床”

  自從去年底摘得中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網絡係統管理”項目銅牌後,山西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李兆祺就被20多家大企業“盯”上了。

  近3年來,這所學院每年培養約300名如李兆祺一樣具有大國工匠潛質的畢業生,他們是學院各個專業的拔尖人才。

4月13日,太原鐵路機械學校的學生在上實訓課。新華社記者 柴婷 攝

  “山西職業技術學院必須興山西。”學院黨委書記雷承鋒介紹,近幾年,學院緊緊圍繞山西省14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建設了49個精品專業,形成15個專業群。水泥建築材料等一批老舊專業,雖然是過去的“王牌專業”,但因為産能過剩和市場需求變化被升級甚至撤並。

  河南省濮陽市是一座因石油而興的城市,隨著石油資源枯竭,城市發展面臨轉型壓力。作為中國雜技之鄉,成立于1991年的濮陽雜技藝術學校為當地培養了大批雜技人才,推動雜技産業發展,創造了一張轉型新名片。

  從2009年開演,原創雜技劇《水秀》距今已12年,這一劇目的不少演員都來自濮陽雜技藝術學校。校長付繼恩表示,學校始終將職業指導教育貫穿于常規教育教學活動中,在完成專業學習訓練的同時,不斷創造登上演出舞臺的機會,以提高崗位適應能力。

演員在河南濮陽表演雜技劇《水秀》(2017年9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馮大鵬 攝

  【記者手記】培養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目標並不遙遠。隨著我國高品質發展步伐加快,對更高素質、更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一些地區對標經濟高品質發展需求和本地産業發展實際,不斷優化職業教育布局。職業院校也主動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在地方經濟發展大局中尋找學校的發展空間。

  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助推高品質發展,是新時期職業教育的重大使命。不斷促使職業教育和經濟高品質發展相互適配、相得益彰,職業教育才能走得更穩更遠。(參與記者:蕭海川、馮大鵬)

【糾錯】 【責任編輯:薛濤 】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6009112733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