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3/ 03 14:53:04
來源:新華網

扶貧女兵拔窮根

字體: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這是一片奉獻的土地,也是一片貧困的土地,在昔日的行蓄洪區安徽省霍邱縣,有個駐村扶貧幹部叫韓慶玲。鄉親們説,“城裏的姑娘”“機關的幹部”,在我們農村一幹就是10年,累夠嗆不説,家也顧不上。她到底圖啥?

  圖當官嗎?她扎根在農村,把村民當親人,把田間地頭當戰場,3000多個日夜在奔跑,情有獨鐘愛上了這個“村官”。

  圖掙錢嗎?駐村扶貧期間,她自掏腰包為留守兒童買衣服,為五保老人割豬肉,送輪椅給殘疾人,甚至把1.8萬元生活補貼一股腦捐給貧困戶新冠肺炎患者,幫助貧困戶解決燃眉之急。

  圖出名嗎?10年在農村埋頭苦幹,和貧困戶“坐一條板凳”,是他們身邊最親的人。無論走到哪裏,貧困戶一眼就能認出她的身影。厚厚的一沓榮譽證書,被鎖在抽屜裏,堆在角落裏。

  她説:“扶貧的每一天我都充滿幹勁,像打了雞血一樣,我就圖貧困戶能過上好日子,因為這比我吃了蜜還甜。”

  韓慶玲,霍邱縣宋店鄉南北四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安徽省第五、六、七批選派駐村扶貧幹部,第五批優秀選派幹部標兵、第六批優秀選派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標兵。她連續10年躬耕脫貧攻堅一線,先後派駐兩個貧困村,引進各類幫扶資金3200萬元,幫助451戶1019人實現脫貧,譜寫出一曲曲為百姓拔窮根的奮進之歌。

  骨子裏有“定力”

  10年扶貧成為鄉親們離不開的“好書記”

  2012年,得知組織上要選派幹部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韓慶玲第一時間請纓,派駐到霍邱縣城關鎮南戎西村任黨總支第一書記。

  剛到村裏,一些村民對她充滿了質疑,不太相信她放下城裏的“金飯碗”,一心為他們找“鐵飯碗”。他們半開玩笑地説:“城裏的幹部,是來鍍金的吧?”“俺們村窮得丁當響,就憑你能扶得起來嗎?”

  軍人出身、敢想敢幹的韓慶玲沒有垂頭喪氣,反而更加激起了鬥志。她馬不停蹄走村串戶、走訪村民,聽他們“放炮”“拍磚”,半個月就踏遍了村裏的家家戶戶。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經過走訪、調研和摸排,韓慶玲逐步找到症結:支部戰鬥力不強,群眾遇到困難得不到及時和妥善解決,一些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嚴重,也就不大願意配合村裏工作,形成了惡性迴圈。

  扶貧工作關鍵在黨,核心在人,成敗在幹。認準一個理!

  夯實基層黨建根基,建強支部引領、幹部駐村聯戶等多項措施,使村黨組織和黨員真正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心骨”, 村班子變成了“強硬嚴實”的戰鬥集體。

  一手解近憂,一手謀遠略。在韓慶玲的努力下,南戎西村變樣了,村裏的泥巴路變成了平整水泥路,深挖了當家塘,修建了提水站,引進了私立學校,徹底解決了鄉親們的三個“老大難”——出行難、用水難、上學難。

  2014年7月,聽到韓慶玲選派到期要走的消息,南戎西村的鄉親們舍不得。78名村民聯名“上書”,兩張按滿村民鮮紅手印的申請書,懇請組織把韓書記留下來!

  “他們舍不得我,其實我心裏也舍不得他們。”韓慶玲説。她和鄉親們朝夕相處兩年多,建立了深厚感情,雖然很想回到城裏,但這一個個紅手印,代表著鄉親們的一顆顆心。她毅然向組織申請留任,成為第六批選派幹部。

  “韓書記,我們老兩口吵架,你給我們評評理。”

  “韓書記,兒媳婦給我買了件碎花褂子,我想穿給你看看。”

  “韓書記,家裏菜園子又出了一茬新韭菜,割一點送給你。”

  ……以實幹贏信任、用真情暖民心,南戎西村的鄉親們越來越離不開韓慶玲。

  2016年,因精準脫貧需要,韓慶玲又被選派到重點貧困村宋店鄉南北四村擔任第一書記。第六批選派快要到期時,韓慶玲又主動申請留任。駐村10年,韓慶玲騎壞了兩輛摩托車,穿爛了20多雙運動鞋,沒有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沒有一天公休,始終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性格有“魄力”

  硬是趟出一條幫助鄉親們脫貧的“好路子”

  清晨,淮河岸邊紅日躍出地平線,金輝灑在南北四村一塊塊小龍蝦養殖水面上,村民們走出家門,開始了一天的捕撈。鮮活的小龍蝦一出水,早已等候多時的商販便一擁而上,分揀、稱重、裝筐,隨即被運往六安、合肥。

  每當此時,韓慶玲倍感自豪與欣慰,小龍蝦大産業已成為南北四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支柱産業。

  然而,韓慶玲剛提出要發展“稻蝦共養”的時候,貧困戶們顧慮重重。“一沒技術二沒本錢,養虧了可咋辦?”“土地是咱老百姓的命根子,可別蝦沒賺到,把稻給貼進去了。”

  貧困戶沒有經驗,更害怕擔風險,工作局面一時難以打開。怎麼辦?韓慶玲一邊挨家挨戶做工作,動員貧困戶代表外出參觀學習,一邊請來專家手把手指導,還擔下責任狀,蝦苗和蝦子統購統銷,這才慢慢打消他們的疑慮。

  貧困戶張振付養殖小龍蝦年收入1.2萬元,嘗到甜頭的他流轉了鄰居的水田進行“稻蝦共養”,發展産業的勁頭十足。張振付作了一首打油詩,逢人就説:“扶貧不能扶懶漢,不靠扶貧吃和穿。擼起袖子加油幹,自力更生美名傳!”

  “她幹事有魄力,雷厲風行,果敢麻利,鄉親們都敢跟著她幹事,願意跟著她幹事,大家還喊她‘韓旋風’呢。”張振付説。

  幹部幹在前,鄉親日子甜。如今,南北四村3000畝稻田全部發展了稻田龍蝦養殖,平均每畝收益近3000元,真正是處處無閒田、家家無閒人。

  韓慶玲深知,要想真脫貧,必須念好産業扶貧“致富經”。早在2012年,她就為南戎西村引進禽業公司,發展蛋雞、水産、蓮藕一體化,年産值達1700多萬元,帶動72戶貧困戶發展産業。

  在南北四村,韓慶玲四處跑項目、找路子,爭取到各項資金近3000萬元,發展了大棚西瓜、電商、光伏發電等31個項目,一個個特色産業成了貧困戶穩定增收的“金娃娃”。

  雖然不是每個項目都一帆風順,但韓慶玲用軍人的魄力和韌勁,一塊塊骨頭啃下去,硬是趟出了一條幫助鄉親們脫貧的好路子。

  南北四村曾經是宋店鄉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全村1282戶506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達154戶344人。在韓慶玲和同事的努力下,該村于2018年整村脫貧出列,2019年被評為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點,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6.8%下降為0,2020年實現全村貧困人口年均純收入 12600元,比韓慶玲駐村扶貧前增長 93.85 %。

  身上有“魔力”

  想盡辦法扶危濟困見不得別人受苦的“好心腸”

  邁進貧困戶的門檻容易,走進貧困戶的心坎不易。

  70多歲的貧困戶張志友罹患重症,妻子和兒子都患有智力障礙。韓慶玲第一次到府走訪時,老張顯得很冷漠。原來是村裏工作疏忽,把他家的養殖補貼報漏了。韓慶玲及時幫老張補報了養殖補貼,經常到府看望,為他們帶去衣服和食品,給予關懷。屋漏了,她就自己掏錢請人幫他搶修。

  在韓慶玲的重點救助下,老張家的日子漸漸好轉,老張也從冷漠變得親熱。沒有想到老張身患癌症,臨終前幾天,老張緊握著韓慶玲的手,含著淚説:“俺沒有親人,您心腸好,俺家的妻兒就交給您了!”“老張,你放心!”韓慶玲的一句承諾,讓老張安心地走了。

  為了兌現這句承諾,韓慶玲找遍了張家的親友,但無人伸出援手,她又鍥而不捨地跑民政部門。終于,在韓慶玲的努力下,這對苦命的母子得到了妥善安置。

  哪家最窮,哪家最苦,韓慶玲就最愛往哪家跑。韓慶玲第一次去貧困戶黃金付家走訪,低矮陰暗的小房裏臭氣熏人,屋裏一片狼藉。她一邊拿起抹布做起了家務,一邊想盡辦法幫助他申報小額貸款。

  一年後,黃金付家每人平均增收5000元。2017年,韓慶玲幫黃金付聯繫到板材廠上班,2018年又幫他家危房進行改造,老黃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黃金付感慨地説:“韓書記總能變著法子幫助我們,見不得別人受苦受難,救了俺家三口人。”

  2020年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我不能上前線,但也想出一份力。”韓慶玲説。全縣的疫情防控也牽動著韓慶玲的心,她悄悄拿出自己一年的選派幹部生活補貼1.8萬元,指定捐給貧困戶新冠肺炎患者,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和恢復春耕生産。她還主動幫助34名外出務工的貧困戶聯繫就業,為他們申報就業交通補貼1.7萬元,多方解決30戶養雞産業貧困戶的雞苗需求。

  從保家衛國的哨位,到為民收稅的公仆,再投身到脫貧攻堅的戰場,韓慶玲認準了一個道理:無論在哪個戰場,我都絕不會當逃兵。只要是群眾所需,就要義無反顧地去奮鬥。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著力鞏固産業扶貧成果、提升産業扶貧品質,逐步將駐村扶貧工作重心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努力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韓慶玲的下一個奮鬥目標。

【糾錯】 【責任編輯:張欣爍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16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