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20 07:28:2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線上辦市民卡要20多天,市內遷戶口跑4趟派出所

字體:

  記者在南京親歷基層辦事“痛點”

  線上申領市民卡,僅核驗材料環節至少需7個工作日;將托管在人才服務中心的戶口遷到相鄰區,遷入地和遷出地兩頭派出所要跑四趟;“12345”熱線服務評價回了“不滿意”,工作人員像是接到差評的電商客服打電話來質問……這些是記者近期在南京親歷的基層辦事“痛點”。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曾是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大民生痛點,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推進深化,基層辦事人員的服務態度和工作效率已得到較大改善,但與“只跑一次”“讓網上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等目標口號仍有差距。

  申請只需幾分鐘,到手將近一個月

  “審批不見面,辦事更方便”——當前不少地方在推行線上辦事,提高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類似的宣傳口號層出不窮。不少地方還推出一站式線上公共服務App,讓以往一些需到現場辦理的事項,只需動動手指就能“掌上辦”。

  實名注冊用戶超過600萬的“我的南京”App就是其中一款熱門應用,具備查詢公積金、預約挂號、開具購房證明等多種功能。為了減少線下辦事時間,記者近期使用“我的南京”應用申領新生兒市民卡,線上申請制卡雖然只花了幾分鐘,但拿到手卻要等20多天。

  “相對以前,您的申領速度算快的了。”在記者連續兩次通過“12345”熱線催促辦卡進度時,終獲答復。“我的南京”工作人員稱,線上市民卡申領數量大、流程長,申請人將資訊提交至制卡中心後,需要統一送到卡廠制作,辦理進度不一,受到所選開卡銀行等因素影響。當前操作指南規定35日以內辦結,一般最快也要20多天。

  記者調查了解到,南京市市民卡申領時間較長、快慢不一等問題不單單存在于線上,線下也是如此。2020年7月,楊先生在南京市江寧區市民中心提交新生兒照片後,工作人員現場直接列印制卡;而陸先生于2020年12月底在江北新區沿江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大廳辦理同一業務時,回執單顯示領卡日期為次年2月5日,而工作人員告知“最好于2月20日去拿卡,早去不一定能拿到”。

  “有的辦事大廳有制卡機,有的則沒有,這可能導致線下辦卡進度不一。”上述“我的南京”工作人員介紹,線上線下申領市民卡屬于不同的渠道,辦結時限不盡一致。此外,辦事大廳層級不同,也會導致辦卡進度有別。

  市民卡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醫保報銷,為方便新生兒就醫報銷,南京市推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準新生兒參保登記卡,家長申請辦理後,若新生兒在住院期間發生費用,可直接憑此卡按居民醫保政策結算。但要求在出生後3個月內盡早申領市民卡,辦理正式參保手續。

  而記者了解到,在“我的南京”申領市民卡時,臨時參保卡在醫院結算報銷時無法使用,而此時申領的市民卡又沒到手,會出現“兩卡”銜接的真空狀態,對就醫報銷帶來不便。

  市內遷戶口跑多趟,打了服務差評遭質問

  不少大學生畢業後,因工作單位暫未落定,會將戶口托管在大學所在地人才服務中心。記者近期為他人代辦戶口遷移時發現,將托管在江蘇省教育人才服務中心的戶口遷至相鄰區時,卻要跑四趟派出所。

  代辦人首先要跑一趟遷入地派出所申請遷入,須等待審批通過後,再去一趟遷入地派出所領取準予遷入證明。拿到準遷證後,要到人才服務中心屬地派出所申請遷出,拿到戶口遷移證後,要再次回到遷入地派出所上戶口。前後總計要跑四趟。

  南京市民劉先生為其在廣東的親戚代辦同一業務時,遭遇了類似的遷移流程。由于未攜帶委託人常住人口登記表,他還需到江蘇省教育人才服務中心檔案室開具介紹信。記者在該人才服務中心現場辦公桌上的《受理登記表上》看到,有多名申辦人登記辦理類似戶口遷移事項。

  “托管在江蘇省教育人才服務中心的戶口性質比較復雜,不能類同市內戶口直接遷移。”當記者向派出所工作人員咨詢,為何在同一市域內的戶口遷移程式,流程卻如此繁瑣。對方表示,這類戶口屬于大學生畢業的時候沒地方挂靠,該遷走的沒遷走,現在“只出不進”,目前也不支援網上辦。

  而在南京市為新生兒登記戶口時,網上辦理也並不順暢。記者先後嘗試了“我的南京”App、“南京公安”公眾號、江蘇政務服務網線上申報戶口登記,3個係統分別出現無法辦理、材料提交不成功、未顯示待辦事項等問題。

  記者通過“12345”熱線反映上述問題時,接線員表示服務熱線查看不到政務服務網的個人申辦事項,會把問題轉交給相關部門。記者很快接到南京市公安局電話反饋,稱因江蘇政務服務網不由南京公安維護,後臺也無法查看到待辦事項,並被告知由申請人所屬轄區相關工作人員負責答復。

  棲霞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隨後致電回復,服務中心主要管理學生和教師戶口,新生兒戶口登記需要在當地派出所辦理。記者隨後致電咨詢了屬地派出所戶政管理部門,對方表示網上提交材料後還需寄送原件核驗,其實並不省事,線下辦理更為便捷。

  記者去屬地派出所登記完戶口不久,就收到了“12345”熱線的短信通知,邀請從“是否聯繫”“態度是否滿意”“結果是否滿意”3項評價服務,由于線上咨詢了多個部門,最終還得回到線下辦理,記者對“態度”和“結果”兩項回復了不滿意。令人意外的是,棲霞區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次日電話質問,“為何評價不滿意”,語氣如同電商客服接到差評。

  咨詢電話“十打九不通”,告知不精準導致多跑腿

  為熟悉辦事流程、帶齊辦事材料,一些群眾常常提前咨詢業務部門,但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部門的對外聯繫方式長期佔線或無人接聽,有的部門電話甚至翻遍官網也找不到。

  記者就市民卡辦理時限問題,連續不間斷撥打南京市市民卡服務中心、棲霞區政務服務中心等部門,長期處于佔線狀態,即使撥通,也是無人接聽。而印刷在“南京政府專遞上”的南京市市民卡服務中心電話,撥過去顯示“號碼有誤”。

  一些部門對外聯繫方式在門戶網站甚至查詢不到,例如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江蘇省教育人才服務中心),在官網和“企查查”等企業資訊查詢平臺上都難以尋覓。

  此外,由于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因資訊不對稱,還存在熱情地“誤導”辦事人的現象。

  南京市民吳女士于2020年11月底、12月初先後兩次去當地郵局的“交警超市”申領機動車檢驗合格標誌,被告知係統在升級,全市“交警超市”都不能網上辦,要申領檢驗合格標誌只能去車管所。

  12月中旬,吳女士在打開交管App查詢車管所服務時間時,卻發現檢驗合格標誌已在係統裏自動生成。記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10月,公安部就出臺了新規,自當年11月20日起,非營運小微型客車(麵包車除外)超過6年不滿10年的,由每年檢驗1次調整為每兩年檢驗1次。

  記者經歷的這些辦事“痛點”,印證了在基層“放管服”調研時聽到的問題。有基層政務辦幹部直言,在牽頭“放管服”改革時,一些部門“不感冒”,未能形成改革合力,陷入“誰牽頭、誰磕頭”的尷尬境地。以數據共用為例,為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需要部門將數據拿出來,但現實卻是“要數據跟要飯一樣”。

  “理想狀態是通過流程再造,打造線上、線下統一的政務服務,讓群眾到一個窗口、一張網上辦事。”南京市政務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一些部門在推進“放管服”改革時,思想觀念解放不到位,主觀上有惰性,不願接受新東西。一些部門還擔憂部門利益受損,“擔心奶酪被動了,例如‘一網通辦’後,權力尋租的空間會變小。”

  江蘇省政務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江蘇的“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企業和群眾的期盼還有不小差距。“資訊壁壘”“資訊孤島”問題長期存在,數據無法完全共用;到政府部門辦事仍需提交很多材料,辦理流程還要進一步簡化優化;“一網通辦”係統不整合、業務不協同、政務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等。

  針對記者調查了解到的上述問題,南京市政務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在召集相關部門研究解決。(鄭生竹)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57011270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