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1/ 18 07:17:4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浙江德清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滅火”變“防火”

字體:

  浙江德清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滅火”變“防火”

  民眾求解煩心事,“最多跑一地”

  浙江德清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下稱“矛調中心”),被群眾親切地稱為“信訪超市”。走進明亮的辦事大廳,信訪接待、訴訟服務、行政爭議調解、公共法律服務等窗口次第排列,來訪者按需“對牌入座”。

  江勝利剛從“信訪超市”出來,臉上挂著笑容。由于被當地建築商拖欠了兩萬多元工資,這位外來務工人員將信將疑來到這裏尋求調解。讓他頗感意外的是,公安、住建等部門“聯合作戰”,很快替他要回了辛苦錢。

  家有煩心事,鄰里小摩擦,請“老娘舅”來評評理;遇到解決不了的矛盾,村裏就能找到法官;信訪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面對面”地反映訴求……多年來,德清探索創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由“滅火”向“防火”轉變,努力推進社會治理“最多跑一地”,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

  “老娘舅”坐鎮“信訪超市”

  “多虧了你們,不然我都沒有心思回家過年了。”離開前,江勝利連連向工作人員道謝。

  這家特殊超市,是德清縣推進社會治理“最多跑一地”改革的縮影。它的背後,則整合了16個部門的公共服務資源。

  “希望從這裏走出去的人,臉上都能挂著笑容。”德清縣矛調中心副主任泉江東説。

  “信訪超市”既提供標準化服務,也可以個性化“點單”。2020年6月,王傑因工傷賠償問題和所屬企業産生分歧,雙方僵持不下,直到走進矛調中心。

  “老娘舅”施安成親自出馬,分析研判之後,把糾紛所涉部門的工作人員叫到一起,和當事人面對面交談,背靠背協商……經過一下午的努力,當事雙方最終達成一致,矛盾成功化解。

  在德清,群眾稱人民調解員為“老娘舅”。從做村黨支部書記算起,施安成已經做了38年“老娘舅”,滿腦子的調解案例。

  以前的糾紛矛盾,多數是鄰里矛盾。“如今日子好過了,矛盾自然發生了變化。現在更多的是工傷、醫療、物業等糾紛,當然還有家庭情感矛盾。”施安成介紹説。

  矛盾在變,“老娘舅”的熱情沒有變。“大家坐下來,泡一杯茶,抽一支煙,氣就消了一半。”老施説話不緊不慢,“做好調解工作,首要以法律為準繩,法律不明確的地方,綜合考慮道德標準和風俗習慣。”

  矛調中心成為調解起點的同時,也成了大部分矛盾糾紛的終點。數據顯示,德清縣級矛調中心自2019年5月運作以來,已累計接待群眾23000多人次,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400多件。

  “老鄉管老鄉”:靠譜的外來“老娘舅”

  眼下在德清,鎮級矛調分中心已實現全覆蓋。這些分中心會根據具體糾紛“對症下藥”。比如,隨著莫幹山旅遊業不斷發展,莫幹山鎮成立民宿旅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專門應對旅遊糾紛;洛舍鎮成立鄉賢參事會,旨在解決土地整治過程的搬遷困難和項目推進問題。

  阜溪街道戶籍人口2.2萬,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的新居民則有7.2萬,涵蓋全國31個省區市。為了鼓勵新居民參與社會治理,一批外來“老娘舅”走向前臺。

  王華州今年61歲,2007年隨女兒來到德清。在湖北老家,他做過村支書,當選過黨代表。幾十年的基層工作經驗,使他十分擅長群眾工作。如今,以王華州命名的“老王工作室”,成了是阜溪街道糾紛調解的金名片。

  去年夏天,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因為勸酒和工友發生衝突。兩人不但拳腳相加,還各自打電話找老鄉“助戰”。

  老王得到線索後,來不及套上紅馬甲,就通知兩個調解員過去滅火,“老鄉過來拍拍肩膀,扯扯袖子,緊張氣氛很快緩和下來。”

  截至目前,這個新居民集中居住的街道,基本上每一個省區市都有一位調解骨幹,加上100多位志願者,逐漸探索出“老鄉管老鄉”、以自治促管理的新治理方式。

  近年來,老王也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先後帶出了9個“徒弟”,大家盡心盡力化解群眾糾紛矛盾。

  法官到村“值班”,數字技術賦能“老娘舅”

  聽説法官到村裏“坐診”,雷甸鎮解放村村民老丁意識到“機會來了”。

  “誰對誰錯,問問法官就知道!”近日,當縣人民法院的法官顧敏芳來村裏“值班”,老丁一大早就趕來“告狀”:鄰居老姚3年前在租賃土地上加蓋房子,建築垃圾和生活雜物一直堆在公共通道,鄰居出行都不方便,找老姚商量多次也沒個結果。

  顧敏芳建議根據租賃協議對土地范圍實地測量,經現場測量後判定,老姚承租的土地范圍並不包括佔用的那條通道。

  面對“證據”,老姚不再有異議:“我一直認為自己承租的土地包括通道這塊,也沒有仔細測量過,現在明確了,我馬上就把東西搬走。”

  按照“分級處置矛盾糾紛,全流程閉環管理”的原則,德清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體係,延伸到村一級,許多“硬骨頭”不出村也能“啃”掉。

  “村民陳雯雯與蘇新建協議離婚後,蘇新建因沒有地方住,經常到陳雯雯住處鬧事,要求分房。派出所到府調解,情況穩定。”在禹越鎮北片區基層治理服務中心,打開LED大屏上的“數字鄉村一張圖”,紅色小圓標顯示網格員上報的事件資訊及化解情況。

  2020年11月,一輛麵包車剮蹭外側車道行駛的一輛電動自行車。騎車人死亡,家屬要求賠償90萬元。

  調解員點開“數字鄉村一張圖”上的監控發現,原本和麵包車相向而行的電動自行車,碰撞前有一個突然左拐的動作。

  “這樣的交通糾紛調解,要是沒有技術輔助,不知要調解多長時間,搞不好還會引發陳情。現在一看監控,過程一清二楚。”禹越派出所所長陳月忠説,有了數字賦能,當“老娘舅”輕松了不少。

  2020年以來,德清縣委、縣政府積極探索領導幹部“大接訪大下訪”與群眾“最多訪一次”相結合,不僅群眾遇到問題有地方“找説法”,還主動傾聽百姓為什麼“討説法”,進一步從源頭化解矛盾,實現由“滅火”向“防火”轉變。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採訪對象為化名)(記者黃海波 參與採訪:王鈺涵)

【糾錯】 【責任編輯:劉陽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8691126992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