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 題:長江航運“綠色之變”:更智能、更環保、更集約
新華社記者董雪
“現在,長江上也有了‘電子導航’,就像給每個船長配備了一個智能航運小助手。”蔣傳海點開手機裏的長江電子航道圖,查看航標、水深、礁石等航道信息,參考最佳航線,一係列操作駕輕就熟。
近年來,伴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數字長江”“氣化長江”等一係列舉措落實,長江航運開始了“綠色之變”。
蔣傳海是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旗下的一名船長,駕駛的是5000噸載重量的江輪,真切感受到LNG清潔能源改造、江輪駕駛行為識別、遠程油耗監控係統等新技術所帶來的一係列變化。
今年6月,國內首艘油氣電混合動力內河船舶“新長江26007”首航,成為三峽船閘運行以來首艘過閘的LNG清潔能源船舶。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旗下多個技術單位歷時兩年研究,嘗試了多種LNG清潔能源改造的技術路徑,成功解決了江輪航行中LNG對柴油替代率低的問題,將替代率提高到70%以上。
“與傳統船舶相比,LNG清潔能源船舶兼具環保和經濟價值。”上海長江輪船有限公司安全監督部副部長詹小兵介紹,“LNG清潔能源船舶排放更環保,二氧化碳減少20%、氮氧化物減少90%、硫化物減少100%。能源成本也更低,在今年油價很低的情況下,‘新長江26007’江輪每航次依舊可節約成本約7萬元。”
更智能,更環保,更集約,江輪使用能源的變化只是長江航運“綠色之變”的一個縮影。
據詹小兵回憶,長江航運市場一度十分低迷,有很多體量過小的船舶在長江運營,超載、人員配備不足、低價競爭等情況普遍。“就像三輪車上了高速公路。這不僅存在安全隱患,也導致市場惡性競爭。”
改善航道裏程1284公裏,拆除改造非法碼頭1361座,拆解改造5萬余艘老舊落後船舶,數字航道全線貫通,水上安全監管和救助係統基本建成……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數據顯示,長江上中下遊經大力整治後,長江航運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小散亂”船舶逐漸退出,航運日益規范。
“長江船舶大型化是大勢所趨,以前載重量1000噸、2000噸的船在長江裏很普遍,現在大多是5000噸、7000噸,甚至上萬噸。”上海長江輪船有限公司信息中心經理邱建飛説,船舶大型化節省了人力和能源,經濟效益更好,排放更少。
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是長江航運的領頭羊,從過去“不論怎麼經營都虧損”,到2017年之後逐漸盈利,其變化也反映出長江航運市場的改善。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長江航運市場集約化發展,省際客船、液貨危險品船、載貨汽車滾裝運輸企業數量較“十二五”時期分別減少46%、31%、38%。
“我們還在繼續探索研究,進一步提升LNG清潔能源改造等技術水平,爭取將這些技術成果應用到更多江輪上,為長江航運綠色發展作出貢獻。”詹小兵説。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