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福州10月24日電 題:“我們老人每天都開心”——福建沙縣探索農村“學習養老”新模式
新華社記者林超
“山美水美人更美,移風易俗新面貌,村民素質大提高。”24日,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富口鎮姜後村自導自演了一場特殊的重陽節慶祝活動,數十位老人在舞臺上唱歌、跳舞、打快板,更多更年長的老人在臺下津津有味地欣賞,時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10月24日,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富口鎮姜後村村民在表演節目。 新華社記者 林超 攝
這些“老演員”是姜後村樂齡學堂的學員。沙縣小吃聞名遐邇,大量年輕人外出做小吃,農村養老成為難題。2017年6月,在福建省全民終身教育促進會指導下,沙縣在姜後村試點啟動了鄉村樂齡學堂建設,把城市老年大學的理念帶到農村。
年紀大了就是“老小孩”。為了設計出符合老人心理特徵的課程,樂齡學堂特意請了一些幼兒園老師授課。畫畫課、常識課、音樂課,甚至是捏橡皮泥,老人們都學得不亦樂乎。
記者在姜後村樂齡學堂看到,老人們略顯稚氣的書畫作品隨處可見。幾本翻開的練習冊上,歪歪扭扭地寫著“我們老人每天都開心”,旁邊還畫了幾只淘氣的小老鼠簡筆畫。
今年70歲的胡桂英第一次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寫得不好。剛學的時候,手一直抖。”胡桂英説,“但總算學會了,每個月領養老金,就不用像原來那樣按拇指印了。”
“以前大夥兒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村口的大樹下打瞌睡、聊天。”今年68歲的茅明姬説,如今她喜歡樂齡學堂的健康課、體操課,尤其喜歡組隊比賽柔力球,身子也更加硬朗了。
樂齡學堂成為維係老人和時代的紐帶。上了一節智能手機使用課,老人們就紛紛把“老人機”全換了,和兒孫們視頻聊天、發朋友圈、點讚、搶紅包,感慨“和社會又接上軌了”。
“去年辦了30多期課,總共花了1萬多元。”姜後村村主任馮金玉説,場地使用的是村部會議室,老師是城市老年大學的退休教師、志願者和經過培訓的村幹部,聚餐都是“張家拿幾棵菜,李家拿幾頭蒜”。
“花錢不多,但村裏老人的精氣神都變了。”姜後村村支書姜發增説,老人們打牌的時間少了,時不時到教室裏跳健身操;老師沒來,老人們也會在一起辦文化活動或遊戲,甚至也會討論怎麼支持建設村子。
福建省全民終身教育促進會創始人陳宜安説,樂齡學堂旨在讓農村老人通過學習新知識,適應新生活,跟上新時代,“在健康快樂的同時,活出生命的尊嚴、意義和價值”。
10月24日,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富口鎮姜後村村民在表演黃梅戲選段。 新華社記者 林超 攝
如今,沙縣已開辦了近40所樂齡學堂,實現12個鄉鎮街道全覆蓋,受益老年人突破10000人次。沙縣縣委書記楊興忠説,樂齡學堂鋪就了一條空巢老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健康而有尊嚴地樂享晚年生活之路。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