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風頭正勁,不少明星也熱衷于此。但近段時間,幾位明星在直播時銷售業績慘淡,讓很多預期頗高的商家懊惱不已,有的甚至直言“明星直播帶貨約等于詐騙”。
當直播帶貨的造富奇跡廣泛傳播之後,許多人蜂擁而至。這裏頭,娛樂明星擁有更多的粉絲、更高的知名度、更強的社會資源,用“粉絲經濟”的優勢進行直播帶貨,似乎具有先天優勢。但從現實看,大多數明星往往是“首秀即巔峰”,最誇張的,一喜劇演員推銷白酒,一晚上只成交20單,第二天被退貨16單。明明優勢佔盡,結果集體“翻車”,明星直播帶貨究竟輸在哪兒?
“不舉不知物重,不試不知水深。”直播帶貨看似只是主播在鏡頭前大喊“買它!買它!”實際上是個專業的推銷工作。從前期調研到貨品選擇,從商品標價到推銷話術,從包裝運費到售後服務,都容不得一點含糊。而許多明星始終以“玩票”心態俯視著這個行業,專業程度幾近于無。于是,直播時問題層出,要麼沒有優惠,打動不了消費者;要麼照本宣科,對所售商品一無所知……不問産品價格和購物體驗,甘心為明星埋單的鐵桿粉絲終究是極少數。少數頭部帶貨主播的成功,是數萬主播充分競爭、大浪淘沙的結果,而明星想單靠“聚光燈”在這條日趨成熟的産業鏈中勝出並不現實。
從更大視野看,明星賺快錢的浮躁心態實為直播電商行業混亂現狀的具體反映。別看商家放出的“戰報”動輒達到千百萬元的量級,但實際上充斥著泡沫,貨不對板、假冒偽劣、維權無門等亂象更是一抓一大把。不少抱著嘗鮮心態的消費者在被收割過一波“智商稅”後,已漸漸回歸理性。如今明星帶貨頻頻“翻車”或許是一種徵兆,標志著整個行業已經面臨著發展的“拐點”。説到底,直播帶貨花樣再多,也逃脫不了做買賣的鐵律。貨真價實、優質服務,這才是抓住消費者的根本優勢。相關從業者應該靜靜心、收收心,拿出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場直播、每一樣貨品。而這,也將決定這一新興業態能否繼續火下去。(鮑南)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