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炎炎夏日,不少人覺得戴口罩太悶太熱,為此不少商家已轉型生産“清涼口罩”。但消費者對“清涼口罩”體驗不一,有人認為其降溫效果不明顯,也有人對其隔離病毒作用持懷疑態度。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根據最新防護指南,低風險地區的相對封閉場所、一些職業暴露人群仍需佩戴口罩。中風險、高風險地區更多室內場所需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隨著夏季氣溫升高,公眾佩戴口罩確實不舒服,而“清涼口罩”僅聽概念就讓人很期待。
消費者選擇“清涼口罩”,顯然看重清涼與防護雙重效果。但在目前缺乏標準規范的情況下,某些“清涼口罩”可能存在風險。風險之一是口罩的防護效果下降。佩戴口罩是防護疫情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果為了清涼而降低了防護效果,有可能把消費者置于風險之中,商家也面臨違法風險。
風險之二是商家可能因涉嫌虛假宣傳觸犯法規。根據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如果某些商家僅僅是炒作概念,産品清涼效果並不明顯,其宣傳與實際降溫效果有出入,商家會因此付出代價,要麼被市場拋棄,要麼因違法而受罰。
針對目前市面上的“清涼口罩”,質檢等相關部門應及時抽檢並公開結果,對問題口罩進行依法查處。同時,從規范市場、保障消費者權益角度來説,還應該針對“清涼口罩”及時制定相關標準規范。 (馮海寧)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