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復工復産,關鍵在落實優惠政策,真正給企業送去“及時雨”。
抓好疫情防控下的全面復工復産是目前多數疫情低風險省份的重要任務。但據媒體採訪,部分地方在推進復工復産過程中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來了幾十次,嘴上言必稱服務,實惠一個沒落實,更有甚者,設置重重門檻,還要企業處處配合演戲,讓本已復産困難的企業遭遇更多煩心事。
好不容易扛過了疫情暴發期,現在又要忍受形式主義,某些企業的遭遇,簡直是“難上加難”:有企業就稱,各級領導來得挺多,但關心都只在嘴巴上、文件上,就是落不了地;有的企業要融資,銀行表態説了不少,可就是感受不到獲得感;還有的企業業務無法開展,但政府部門為了指標催促開工,企業只能是開開電燈“做做樣子”。
口號喊得震天響,甜頭許了一堆,但“糖”一個不發,優惠政策成了畫餅;復工復産靠填表,材料填了無數,數字也很漂亮,就是中看不中用,甚至起反作用;嘴上説降低門檻、簡化手續,實際上門檻多多、手續繁瑣,還經常搞“一刀切”……凡此種種,不僅起不到助推作用,而且還會拖後腿。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防控中,形式主義很難行得通,因為病毒不會給形式主義任何“面子”,因此也容易暴露,進而可以精準問責。但如果拖復工復産的“後腿”,問題則較為隱蔽、不易覺察,問責機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正因如此,對復工復産中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應下更大力氣整治。
復工復産,企業是毫無疑問的主角,而政府部門只是起“助推”作用的配角。誠如專家所言,沒有人比企業主更希望做好復工復産工作,也沒有人比企業主更有復工復産發言權。相關部門“自己決定”“自己評價”甚至“自説自話”的復工考核體係亟須改變,要讓企業真正成為復工這場大考的答卷人、閱卷人,擁有更多話語權。
助力復工復産,關鍵在落實優惠政策,真正給企業送去“及時雨”。無論是基層幹部還是企業主,都苦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久矣。現實中,很多“檢查”“慰問”“報表”“會議”等並不是必選項,權力再下放些、審批再快些、貸款更優惠些、稅費多減免些,比什麼都強。
破除復工復産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責必不可少。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可以考察識別幹部,在推進復工復産中同樣甚至更能考察識別幹部。對那些不作為、亂作為,熱衷搞形式、走過場的幹部,也要及時問責,形成正向激勵效應。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也是一種“病毒”,需謹防、嚴防、常防。□陳廣江(媒體人)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