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記者魏夢佳)隨著氣溫轉暖,京城楊柳飛絮又起,給市民生活帶來煩惱。記者14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為治理楊柳飛絮,今春北京已出動治理人員2.7萬多人次、噴水及清掃車輛4000余臺次,對全市42.6萬楊柳雌株進行了噴水濕化及整形修剪,並設立100處監測點監控飛絮,減輕了高峰時段飄絮情況。
4月14日,在北京豐臺區,一名工作人員在清理剛修剪的楊樹枝條以減少飛絮。 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
據了解,北京現有楊柳樹主要集中種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當時我國城市綠化尚處于起步階段,楊柳樹憑借適合北京土壤和氣候、易于繁殖成活且生長速度快、養護成本較低等優勢,成為北京綠化的主力樹種,也由此帶來每年春季困擾市民的飛絮問題。目前,楊柳樹的森林蓄積量佔全市總蓄積量的42.2%。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志翔介紹,人們所看到的飛絮其實是楊柳雌株的種子和衍生物,楊柳樹為傳播繁衍下一代,每逢春天,就“派出”白色絮狀的絨毛,攜帶著種子,以風為媒,漫天飛散。北京的飛絮期一般為4月上旬至5月中旬,飛絮量較大的高峰期約有20天。
4月14日,在北京豐臺區,一名工作人員用高壓水槍對楊樹雌株進行噴水濕化以減少飛絮。 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
為最大限度降低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近年來,北京通過加強飛絮清理和豐富綠化樹種等綜合措施加大對飛絮的治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姜英淑介紹,連日來,各區持續對楊柳飛絮高發區域開展治理作業。截至目前,已對35.7萬株楊柳雌株進行了噴水濕化,並對6.9萬楊柳雌株進行整形修剪。今年,北京還在楊柳雌株分布較密的地區建立了人工監測點50處、遠端視頻監測點50處,對春季全市飄絮情況開展全程監控。
“楊柳樹對北京具有重要生態價值,我們絕不能‘一砍了之’,飛絮治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張志翔表示,科學治理飛絮應標本兼治,特別是對居民區、學校、醫院、幼兒園等人口密度大的重點區域,應結合春季養護工作對楊柳雌株枝條進行修剪,同時利用高壓噴水車、霧炮車等工程車輛衝刷樹冠、衝掉花絮,減少飛絮在空氣中的擴散量,並用灑水車對地面進行濕化,配合清掃,見絮即濕、見絮即掃,降低飄絮強度。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