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現在許多微生物被用于生産人類所需的藥物、化工原料等,它們微小的細胞可謂是一個個“細胞工廠”。一個國際團隊近日成功分析出“細胞工廠”中不同“生産線”的特點,有助于提高微生物的産能。
丹麥技術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論文説,他們分析了大腸桿菌和酵母菌這兩種常見“細胞工廠”的特點,發現它們在生産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時,有不同的生産路徑,就如不同的“生産線”。
以大腸桿菌為例,其中一條“生産線”平均每消耗1個葡萄糖分子可産生23.5個三磷酸腺苷,另一條“生産線”則只能産生11個。不過,前一條“生産線”産量雖高,但對另一種原材料蛋白質的利用效率更低,與後一條“生産線”相比平均每生産1個三磷酸腺苷需要更多蛋白質。
三磷酸腺苷可為細胞活動提供能量。研究人員説,如果微生物細胞中有更多的三磷酸腺苷,“細胞工廠”生成我們所需要産品的數量就會增多。
研究顯示,讓微生物細胞生成三磷酸腺苷表現最佳的方式並不是只依賴于某一條“生産線”,而是通過為不同“生産線”分配適宜數量蛋白質的方式,讓它們的總産能達到最高。
研究人員説,這些發現還説明今後有可能通過基因工程改變微生物細胞內部的新陳代謝方式,使它們各條“生産線”的配比更符合生産需求,從而讓“細胞工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