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班子5個人,平均年齡55歲,在鎮上都不算是年紀最大的”“有的年輕人進城打工3個月收入就頂上我一年,很難把他們留在村裏”,一些地方村幹部工資低、任務重,缺少社會保障,一定程度上存在幹部隊伍老齡化、後繼乏人現象
◆ “村裏想依托互聯網搞電商,但村幹部年齡偏大,不會弄,更需要熟悉網絡的年輕人回歸,來帶動村級經濟發展。”
◆ 提高村幹部收入待遇、為村幹部減負、優化村幹部隊伍結構、建立健全村幹部激勵保障機制,多措並舉增強鄉村幹部崗位吸引力
一些地方村幹部工資低、任務重;一些地方村幹部缺少繳納養老保險等後續保障;一些地方村幹部老齡化嚴重,幹事創業缺少年輕骨幹……《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山東、安徽等地採訪發現,當前,一些村級組織不同程度存在後繼乏人現象。
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切實保障村幹部基本報酬,建立健全與績效考核相挂鉤的報酬兌現機制。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部分地區村幹部的待遇、管理、考核等方面存在問題,影響著村幹部隊伍活力。應從提高村幹部收入待遇、為村幹部減負、優化村幹部隊伍結構、建立健全村幹部激勵保障機制等方面入手,增強鄉村幹部崗位吸引力、激發鄉村幹部隊伍內生動力。
“5+2”“白加黑”“一幹就是幾十年”
“自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5+2’、白加黑工作變成常態,很難照顧到家裏。”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龍山鎮南三裏村村委會副主任楊立魁今年43歲,已經當了14年村幹部,目前每個月基本工資加績效工資2000元左右。
“村裏大事小事都要管,村民們有事都會找到村裏。”楊立魁説,平時村裏工作繁雜,自己的主要工作是處理鄰裏糾紛、扶貧工作以及禁燒秸稈等人居環境治理工作。
記者採訪了解到,村幹部工作任務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宣傳黨的政策方針,為村民提供公共服務;配合鄉鎮政府工作,完善農村基礎設施;處理鄰裏糾紛、協調村民關係,維護村內穩定和諧,等等。
多位受訪村幹部坦言,當前收入比過去提高了不少,同時工作也增加了不少。一方面,上級下達的任務多,每一項都有考核指標;另一方面,村幹部要被問責追責。
57歲的倪世剛是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姚河鄉香爐村黨支部書記。他説,自己平時主要負責黨務黨建工作,除了整理信息資料、黨建文書等,還要處理村裏其他事務性工作,有時周末也要加班。
“去年我擔任姚河鄉黨委委員,同時還兼著村支書。”倪世剛説,現在村裏青年人少,留下的村民大多年紀大,文化程度有限,各項政策要努力宣傳,才能讓村民們聽懂理解,還要想辦法把政策信息傳達給外出務工的村民,工作時間和工作量都相應增加。
在受訪專家看來,工作強度大,再加上經濟負擔,有可能影響部分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在一些貧困地區,即使已經脫貧,村幹部的收入也不高。山東省臨朐縣山旺鎮大柳樹溝村是個省定貧困村,現已脫貧。村黨支部書記張傳東説,自己是中心村的黨支部書記,每月工資為1650元,“要是自然村,村幹部收入更低”。
“村裏有人結婚、生孩子隨份子一般是100塊錢,關係好的得給200元。如果一個月碰上親戚朋友結婚生孩子的多了,經濟壓力就大了。”張傳東説。
希望熟悉網絡的年輕人回歸
“村幹部工資低、瑣事多,村裏的年輕人願意返鄉擔任村幹部的少。這對村後備幹部的培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來挑戰。”山東省一名受訪鄉鎮幹部説。
記者採訪了解到,部分村級組織幹部老齡化現象嚴重。“我們班子一共5個人,平均年齡55歲,在鎮上都不算是年紀最大的。”張傳東説,村裏的年輕人大多都去城裏打工了,“有的年輕人3個月的收入就頂上我一年的收入,很難把他們留在村裏”。
在多個鄉村,記者觀察到,由于願意返鄉的年輕人少,有的村找不到合適的培養對象,有的村幹部一幹就是幾十年,村幹部的平均年齡逐步增大。
村幹部年齡偏大,缺少有生力量聚焦農村生産發展。倪世剛所在的香爐村,茶葉在全縣小有名氣,幾乎家家戶戶種茶葉,但近年來茶葉銷路不暢,村民茶葉收入減少,讓倪世剛很發愁。“以後,村裏的茶葉銷售想依托互聯網電商,更需要熟悉網絡的年輕人回歸,來帶動村級經濟發展。”他説。
多位受訪村幹部表示,面對當前嚴峻的脫貧攻堅任務,村幹部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在産業發展上思路不夠開闊,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工作水平有限,迫切希望年輕人加入鄉村振興的隊伍。
“從長遠看,可以考慮村幹部職業化建設”
多位受訪專家指出,村級組織肩負著維護一方穩定、發展的重任,村幹部是基層工作的主體,是黨和政府聯係群眾的紐帶。隨著工作重心下移,村級組織承擔的各項事務越來越重,應多措並舉激發其幹事創業內生動力,讓村幹部後繼有人。
在提高收入待遇方面,一些地區已明確村幹部報酬標準。比如,山東省提出,嚴格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報酬總和不低于所在縣(市、區)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倍的標準,所需資金由縣級以上財政保障。
受訪組織部門幹部建議,可積極探索讓優秀鄉村幹部進入公務員序列的機制,為鄉村幹部提供上升通道;改進考核獎懲機制,調動鄉村幹部幹事創業熱情。
在減負方面,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一定程度上給村幹部減了負。《意見》提出,清理整頓村級組織承擔的行政事務多、各種檢查評比事項多問題,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
武漢大學教授賀雪峰説,要讓村幹部從繁文縟節、迎來送往中解脫出來,更好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
針對村幹部老齡化嚴重的問題,安徽大學創新發展戰略研究院教授常偉建議,優化村幹部的隊伍結構。比如,建立城鄉區域間人才合作機制,提高村幹部的能力水平,面向大學生實施鄉村人才培養計劃,解決村幹部文化程度低的問題。
受訪專家還建議,可通過聯係村裏在外能人,鼓勵其回鄉擔任村幹部,帶領群眾致富。還可鼓勵村裏致富能手、高校畢業未就業大學生,積極參與村幹部選舉,以調節村幹部年齡結構。
“從長遠看,還可以考慮村幹部職業化建設,同時,綜合考慮保險、補貼等機制的建立。”賀雪峰説。
也有受訪專家建議,可考慮建立村幹部離任保障制度,實現“退有所養”。比如,建立養老保險機制,為在職村幹部購買社會養老保險,鼓勵有條件的鄉村落實村幹部醫療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建立生活補助機制,對任職年限達到規定時間的離任村幹部,每年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等,從而減少村幹部後顧之憂,增強崗位吸引力。(記者 張志龍 姜剛)(原標題《村幹部盼望年輕人》)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