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題:以智慧財産權保護築牢高品質發展之基——寫在第十九個世界智慧財産權日之際
新華社記者張泉
4月26日是第十九個世界智慧財産權日。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智慧財産權保護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國際貿易的“標配”。
近年來,我國智慧財産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水準全面躍升。未來,我國將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更強力保護 營造更好營商和創新環境
保護智慧財産權就是保護創新。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局長申長雨説,要讓創新之樹在智慧財産權的澆灌下枝繁葉茂。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集“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于一體的工作格局不斷完善,對智慧財産權侵權行為懲處力度不斷加大。
4月23日公布的商標法修改決定,明確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由修改前的三倍以下,提高到五倍以下,並將法定賠償額上限從三百萬元提高到五百萬元。目前全國人大審議的專利法修正案中,規定了對故意侵犯專利權,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與此同時,我國不斷創新智慧財産權保護機制,進一步提升保護效果和保護效率。
通過“互聯網+”,對智慧財産權侵權行為進行源頭追溯、線上識別、實時監測;新建一批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對智慧財産權領域嚴重失信行為開展聯合懲戒,使嚴重失信者一處受罰、處處受限……
保護智慧財産權的努力換來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的提升。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上升到第17位;世界銀行發布的2018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大幅躍升至第46位。
“中國為保護智慧財産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立了高水準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制度。”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總幹事高銳説。
更高效運用 助推高品質發展
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5件,平均每5.8個市場主體擁有一個有效商標,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財産權大國。提高智慧財産權運用效率成為發揮智慧財産權作用的重要內容。
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涌現,網絡核心版權産業行業規模年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25日發布的《國家智慧財産權戰略綱要》實施十年評估報告指出,我國智慧財産權運用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智慧財産權的高效率運用是中國創新發展的基本路徑,應更多地關注智慧財産權的産業化、商品化和資本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吳漢東説,智慧財産權是法律上的授權,必須與市場經濟結合在一起,産生效益,形成生産力。
四川省選擇部分高校試點,賦予科研人員一定比例的職務發明所有權,通過“先確權,後轉化”,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洛陽軸承研究所佔股注冊公司快速推進智慧財産權産業化,累計轉讓、許可專利及相關技術99件,收入超過1億元……
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此前在全國范圍推廣30項智慧財産權強省建設試點經驗和典型案例,其中10項聚焦促進智慧財産權轉化運用,以求最大限度促進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與此同時,我國也將進一步提升智慧財産權品質。“創新驅動發展在某種意義上是智慧財産權在驅動發展。”吳漢東説,我們還不是一個專利強國,智慧財産權的獲取必須要在品質上下功夫。
更密切合作 護航國際創新交流
一直以來,我國將智慧財産權視作世界各國間創新合作的橋梁,深入推進智慧財産權國際合作,極大促進了中外企業技術交流和貿易往來。
2018年,我國智慧財産權使用費進口額達到2355億元,同比增長22%;出口368億元,同比增長14%,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與全球6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多雙邊合作協議和諒解備忘錄,與50個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成員國建立正式合作關係。
在持續擴大開放過程中,我國堅持對國內外企業的智慧財産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中國越來越多地被選為非中國公司間專利訴訟的一個關鍵地方,因為訴訟當事人覺得他們在中國會受到公正對待。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持續加快,對智慧財産權在海外得到保護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我們正探索建立海外智慧財産權維權援助中心,借助專家團隊和公益律師的力量,提高中國企業應對海外智慧財産權糾紛的能力,使中國的智慧財産權在國外也得到有效保護。”申長雨説。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