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3月29日電(記者 謝櫻、張玉潔)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兩件素紗單衣中,直裾素紗單衣重49克,曲裾素紗單衣重48克。每平方米紗料僅重15.4克,一根長9000米的單絲僅重11克,可謂“輕若煙霧,舉之若無”。
素紗單衣作為湖南省博物館的館藏珍品之一,被譽為“世界上最輕薄的衣服”,這麼多年來“一直被模倣卻從未被實現”。
這是倣制的素紗單衣(3月25日攝)。新華社發(畢楓 攝)
記者29日獲悉,湖南省博物館聯合南京雲錦研究所歷時兩年成功倣制出一件重量約49克的素紗單衣。這也是素紗單衣出土40多年來,首次得到官方授權、在經博物館相關專家的鑒定後得到官方認可的倣制品。
據介紹,素紗單衣曾深埋地下2000多年,出土後由于環境驟變,加速其纖維分子鏈的斷裂,纖維的強度大幅降低。另外,常年展覽、光照、氧氣等自然因素也加速了纖維的老化。雖然素紗單衣依然保持有一定的光澤和彈性,但無論從文物保管、開放陳列還是文化傳承等方面綜合考慮,倣制素紗單衣工作迫在眉睫。
制作素紗單衣時,西漢人使用的三眠蠶絲纖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現代人培育的四眠蠶絲纖度卻有14旦。“如今吐絲的蠶寶寶被馴化後更胖了,吐出的絲更重了。”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楊冀元説,為了更真實地還原素紗單衣的布料,制作團隊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一批瘦弱的三眠蠶寶寶,它們蠶絲的纖度僅為11旦,比較適合作為原材料來進行布料的織造。
湖南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將倣制的素紗單衣(上層)與原件進行對比(2月27日攝)。新華社發(畢楓 攝)
古代織機的門幅要比現代織機窄很多,為了倣制素紗單衣,制作團隊專門為其定制打造了一臺48釐米幅寬的機臺,並按照當時門幅重新裝造。素紗單衣的幾何紋樣挑花雖然十分簡單,但制作團隊也同樣不敢怠慢。他們參考考古報告記載的紋樣內容,經電腦測繪後,再反覆實地採樣,一比一還原紋樣。
在最後的縫制步驟中,從縫制方式到走線數量,制作團隊力求所有細節都與原文物完全一致,最終完成了重量控制在49克的素紗單衣倣制品。
此為倣制的素紗單衣稱重,重約49克(3月25日攝)。新華社發(畢楓 攝)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