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文眼中,盾構機就是個“機器人”。機器運轉聲是它的呼吸,外表的鋼鐵是它的骨骼,液壓係統、風水係統是它的血液與內部迴圈係統,電氣則是神經系統。
劉文是中建三局一公司盾構司機,經過數十年不斷鑽研,他基本已和盾構機達到“人機合一”。然而,初次接觸盾構機時,他連説明書都看不懂。
2006年,大學畢業後,劉文被分配到廣深港客運專線隧道二標項目部,那是他第一次接觸盾構機。“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業,從未接觸過機械工程和圖紙。初次接觸盾構機,我整個人都傻了。盾構機説明書全是英文,那些機械符號代表什麼我也不清楚。”回想起這一幕,劉文仍不禁笑了。
廣深港客運專線隧道項目獅子洋海底隧道是國內第一條跨海鐵路隧道,全長10.8km。獅子洋隧道進口標段採用兩臺直徑11.18m的泥水加壓平衡盾構機由起點掘進至江中後,與出口標段兩臺盾構機在江底進行對接,難度等級被譽為國際特大型隧道重大難點工程。
剛走出校園從事建築行業的劉文非常珍惜這次參與到大項目建設的機會,他開始沒日沒夜地琢磨研究盾構機。通過自學,劉文一點點將晦澀難懂的盾構機全英文説明書裝進自己腦海。每天天沒亮,他就起床,拿著圖紙,一頭鑽到井下研究盾構機的操作及構造,直到晚上才出來。舍不得浪費時間,他就直接把飯打包帶到井下吃,吃飯時也常常在思考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就像‘庖丁解牛’一樣,只有深入了解盾構機,才能掌控它。”在劉文看來,盾構機就是個“機器人”,作為盾構司機,需要經常檢查它的每個部位、係統,照顧好它。
在武漢地鐵21號線諶家磯段施工時,劉文在駕駛盾構機時發現,每次停機後重新掘進時,其中一個泵壓力突然增大。“泵壓力突然增大,可能會導致控制閥爆裂。當時很多國外專家也沒有弄明白緣由。”
劉文並沒有放過這一可疑點。經過反覆研究與鑽研,他發現原來是盾構機中的自動衝洗泵在盾構機停機時還在工作,對盾構機進行自動衝洗,而盾構機再次掘進時,自動衝洗泵裏水突然被擠壓,致使壓力暴增。對此,劉文向廠家提出改進建議——改動控制閥,並提議廠家若控制閥不能改動,就加一個手動操作按扭。
廠家實地研究情況後,採用了劉文建議——增加一個手動操作按扭,當盾構機停止掘進時,通過手動操作按扭讓自動衝洗泵也停止工作。有意思的是,廠家在這個手動操作按扭上寫上“Liu”。
此外,通過深圳地鐵9號線、武漢軌道交通21號線的施工,劉文率先提出城市密集區盾構機整體吊裝和整體運輸理念,並通過理論計算和現場勘查後成功實踐。這讓國內盾構施工技術邁進了一大步。
“定一個目標,然後堅持不懈地鑽研,把專注做到極致。”這是劉文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也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