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日),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對2017年以來我國金融體係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專門設置了“住戶部門債務分析”專題。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住戶部門債務水平呈不斷上升趨勢,個人住房貸款保持較快增長,短期消費貸款于2017年高速增長,互聯網金融作為居民負債的補充渠道呈現“井噴式”發展。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住戶部門債務風險並不突出,住房信貸政策也更為審慎,但債務增速偏高的趨勢應引起關注。下一步,應堅持從宏觀審慎視角密切關注住戶部門債務變化,多措並舉抑制住戶部門債務水平的過快上漲。
根據報告披露的數據,2017年末,我國住戶部門債務余額40.5萬億元,同比增長21.4%,較2008年增長7.1倍。存款類金融機構住戶部門貸款佔全部貸款余額比例為32.3%,較2008年增加14.4個百分點。從結構上看,住戶部門債務主要由消費貸款和經營貸款構成,2017年末,兩者佔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比例分別為77.8%和22.2%,同比增速分別為25.8%和8.1%。
住戶部門債務超五成是個人房貸
報告顯示,自1997年商業銀行開辦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業務以來,住戶部門債務中個人住房貸款一直佔據主體地位。2008—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從3.0萬億元增至21.9萬億元,佔住戶部門貸款余額的比例保持在45%~54%。從歷史數據看,住戶部門債務水平與房價呈現較大的相關性。
2009年,房地産市場價格止跌回升,住戶部門債務也隨之快速增長。2009年底,住戶部門債務余額8.2萬億元,同比增長43.3%,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4.4萬億元,同比增長47.9%。2010年,國家加大房地産市場調控力度,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和住戶部門債務增速也在2010—2012年持續下降。此後,住戶部門債務增速依然與房價增速保持一致的變動趨勢。2017年3月後,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了有效抑制。2017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速相應降至22.2%。
有購房者利用消費貸規避首付比的限制
近年來,隨著市場的發展、各類消費需求的提升以及信用卡的普及,短期消費貸款在住戶部門債務中佔比不斷提升,2008—2017年末,該比例從7.3%增至16.8%。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速下降,而短期消費貸款增速大幅上升。2017年1月,短期消費貸款余額同比增速為19.9%,至2017年10月已增至40.9%。
報告初步分析認為,短期消費貸款的異常增長可能有如下原因:首先,在整體利差處于低位的情況下,銀行有動力投放收益更高的消費信貸,P2P監管趨嚴也促使了部分消費貸款回流銀行體係。2012—2016年,年度新增短期消費貸款佔同期銀行業金融機構新增全部貸款的比例維持在5.8%~7.7%,而2017年,該比例增長至13.8%。其次,近年來購房開支驟增透支了部分居民的消費能力,使其轉向利用短期消費貸款維持消費水平。最後,部分購房者利用消費貸等産品規避首付比的限制。
部分居民通過民間借貸等非正規渠道借款
報告指出,除上述納入統計范圍的住戶部門債務外,互聯網金融、民間借貸、典當行等也是居民獲取資金的途徑。
除傳統銀行開辦的網絡審批貸款業務外,個人從互聯網獲取貸款的渠道主要包括P2P平臺、網絡小貸公司以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據不完全統計,2013—2017年,P2P等網貸行業貸款余額(包括企業貸款和個人貸款)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59%。互聯網金融在彌補傳統金融服務不足、便利居民借貸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部分居民不考慮還款能力,利用互聯網金融徵信缺失過度借貸,造成逾期無法償還,甚至引發暴力催收等惡性事件。此外,還有部分居民通過典當行、民間借貸等非正規融資渠道借款。
-
男子因買房還貸壓力大偷鄰家物品:有洗面奶沐浴露
趁長假專偷樓上鄰居家裏的日用品,“專啃窩邊草”的盜竊男子被抓後後悔不迭。11月2日,黃陂警方公布抓獲這名盜竊嫌疑人。2018-11-03 07:33:56
-
個稅房貸利息抵扣醞釀細則 專家稱將刺激剛需入場
住房貸款利息稅前扣除相當于貸款利率的下調,對樓市整體來看是利好因素,住房租金扣除同樣有利于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可以鼓勵有居住需求的群體或家庭進入到住房租賃市場。2018-09-19 08:31:16
-
北京二套房“認房又認貸” 最高貸款額調降為60萬元
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13日出臺關于公積金貸款的新規,將二套房認定由此前的“只認房”升級成“認房又認貸”。2018-09-14 07:48:10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