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關鍵核心技術 深化開放引智政策
上海高標準建設科創中心
只有頭髮絲1/6000細——上海浦東張江的中芯國際14奈米級別晶片生産線,大大縮短了我國晶片制造工藝技術與國際領先水準的差距,2019年上半年將實現量産。目前國內人工智慧商業落地的百強企業中,22家在上海,國內1/3左右的人工智慧人才也在上海。科技實力和人才基礎豐厚的上海,近日將迎來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不只是人工智慧領域,從去年至今,C919大型客機首飛,墨子號衛星上天,張江實驗室挂牌,李政道研究所全球招募人才……自2014年啟動以來,對標國際最高最好,在夯實基礎、先行先試、支撐發展和開放引智上狠下功夫,上海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持續發力。
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卡脖子”領域,為國家發展承擔更大責任、發揮更大作用,這是上海在科學研究、産業發展中的立足點。以生命科學和積體電路為主攻方向,上海啟動建設超強超短鐳射等一批大科學設施,以及硬X射線、硅光子等一批重大專項,眾多國內外科學家會聚上海,開展各項前沿研究,涌現出一批批重大原創研究成果。
經過4年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矗立起以“上海光源”等一批大科學設施為代表的“國之重器”,成為國際著名“創新引擎”。依托于此,來自全國各地的高校、研究機構、醫院和企業等近500家單位發表論文4000多篇,多項科研成果為破解禽流感、手足口病等流行病毒難題立下大功。
上海先後出臺科創中心建設22條、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人才政策30條、擴大開放100條等政策法規,勇于改革,激發自主創新活力。連續5年,上海在“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中拔得頭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弗朗克·維爾切克感慨,上海這座充滿活力的開放城市對基礎科學的重視“激動人心”,給科學家們帶來了很多機遇。(記者姜泓冰)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