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拼搏中把握好生活的節奏
圖為北京某醫院新生兒科醫生在手術室的一角休息。新生兒科人手少、任務重,醫生們早上7點上班,晚上11點才能下班。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如今,不論城市和鄉村,不分年齡和職業,身兼數職“白加黑”“五加二”的人越來越多,見縫插針利用零碎時間學習和工作的人隨處可見,就連休閒、健身也被視作“充電”的手段,是為更加忙碌的狀態補充能量……生活節奏日漸加快,我們到底在忙些什麼?休息少了,對個人和家庭有哪些影響?如何平衡工作和休閒,讓吃喝玩樂也能創造更多價值?
忙碌的你,何時下班?
●有人持續周末無休,有人遇到突發情況輪流加班,有人經常工作到淩晨,有人累得倒床就睡
●公司沒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有時候項目逼得緊,白天忙完晚上接著幹
“基層公務員都很忙。”江蘇省鎮江市某街道工作人員何成説。
幾周前,何成被拉進當地的社區環境整治工作組,此後近一個月裏,他幾乎沒休過周末。“我們管轄的社區涉及搬遷的居民有180余戶,我和同事一起,負責與12戶協商談判。”
由于大多數搬遷居民白天上班,還有些在外地,晚上和周末加班就成了何成的工作常態。上周日,他早上9點上班,忙活到夜裏10點,才説通了3戶人家,午間沒歇,晚飯也沒吃。
遇到突發情況,一些基層公務員更是放棄休息,輪流加班。
鐘熠是北京市順義區木林鎮的公務員,平時負責社保、公積金、小額貸款和勞動監察,“本來打算休假去西藏旅行,但最近是防汛期,我們都在單位備勤。基層人手少、事情雜,加班其實很常見,比如這次防汛值班輪到我了,就算我有假期,也得服從工作安排。”
一些看似工作有規律的高校老師也忙得團團轉。
李燦是四川省成都市某高校行政老師,除了日常填表、會務、報賬等工作,她還帶著幾個學生文藝團。學生們白天上課,晚上才能訓練或演出。比如晚上8點開演,要到11點結束,這之後她得趕寫校內新聞稿,還得挨個確認學生們平安回寢室,忙完這些已是淩晨1點多。“這種情況每周都有一兩天,回去我連家務都懶得做,倒床就睡。就連參加聚會,也要帶著電腦在一邊忙單位的事,後來有些朋友就不怎麼叫我了。”
對一些企業人員來説,要等項目結束了才能好好休息。
午夜12點,在北京市海淀區某風投機構任投資經理的顏懷鋒結束一天的工作,走出寫字樓。“很忙!已經半年沒去過電影院了。”顏懷鋒所在的公司沒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有時候項目逼得緊,白天忙完晚上接著幹。
休息時間對顏懷鋒來説很寶貴,即使再忙,他也會盡量抽出一小時跑步。“倒不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調整工作狀態。”顏懷鋒苦笑著説,只有在假期出國遊的時候,他才覺得終于能喘上一口氣。
李燦説,沒完沒了地加班,讓她覺得休閒時間被嚴重壓縮,身心一直緊繃著。“我也想向單位提出不加班,但開不了口,因為身邊許多同事都這樣工作,自己又憑什麼搞特殊呢?”
-
醫生加班加點成業內常態 有人選擇離開,更多人堅守初心
如今醫生轉行的趨勢愈加明顯。據國內知名醫療網站丁香園發布的《2017中國醫院招聘發展調研報告》顯示,參加求職調研的7000名醫務工作者中,有72%的人表示考慮跳槽,12%的人想轉行。2018-08-26 11:59:26
-
有多少加班燈光是為“局長”而亮
面對愈演愈烈的加班現象,有必要反思,真需要那麼多加班嗎?真需要那麼長時間加班嗎?2018-08-22 08:40:36
-
領導幹部“應休盡休”是對“加班文化”的糾偏
休假不是偷懶,而是一項法定權利,任何人不可剝奪。2018-08-21 08:25:2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