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知識付費消費者如何維權
漫畫:張賢達
知識付費的時代已經來臨,願意付費看電子書、聽網課和看視頻的人越來越多。不過,消費者購買知識付費産品面臨維權難的問題。比如,一些網友抱怨,購買的網課很“水”,但是無法退費。知識付費時代,消費者如何維權?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5名購買過付費知識類産品的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7%的受訪者購買了需要付費的知識類産品後,遇到過不符合預期的情況,51.3%的受訪者覺得購買付費知識産品維權不容易,61.6%的受訪者建議知識付費平臺對內容提供者設立一定的門檻,56.7%的受訪者認為應建立內容提供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機制,調解糾紛。
受訪者中,00後佔0.9%,90後佔34.5%,80後佔51.8%,70後佔10.7%。
74.7%受訪者遇到過購買的付費知識類産品不符合預期的情況
中國傳媒大學大一學生蘇橋(化名)下載過單詞記憶、英語閱讀等App,在問答平臺也買過相關課程。“我之前買過一個關于解讀‘悟空’暗物質粒子新發現的付費問答,聽了之後覺得沒有想像中那麼有趣易懂,就沒有聽下去了。這個雖然確實和我預期不太一樣,不過這是由于我自身知識水準有限和興趣不夠強烈。一些英語學習類知識産品,有時可能太忙也沒時間去仔細研究,感覺沒有學到太多東西,實際上它還是有內容的,我認為這些是由于自己沒有運用好這些學習平臺。但我也曾經在一個平臺上買了一個英語課程,後來發現教的是考試技巧,不是我想要的如何真正運用好英語的內容。這樣的課程就比較‘水’”。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劉玉芳在微信上參與了每日英語學習“打卡”的課程,該課程先付費,當達到一定的要求後全額退學費。“這對我起到了監督作用,我的英語水準也有一定的提升。我一般都會買朋友推薦的課程,買了後悔的情況比較少”。
調查中,72.2%的受訪者對知識類産品的體驗較好,24.0%的受訪者覺得一般,3.8%的受訪者覺得不好。74.7%的受訪者購買了需要付費的知識類産品後,遇到過不符合預期的情況,25.3%的受訪者沒遇到過。遇到以上情況,57.4%的受訪者會通過申請退費等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17.9%的受訪者不會,24.7%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
蘇橋坦言,遇到付費知識産品不符合預期的情況,她一般不會維權。“畢竟我也沒有買什麼太貴的産品,而且我本身也比較怕麻煩,真要實打實維權我覺得成功性不大”。
如果覺得課程內容不好,劉玉芳會先聯繫客服,詢問清楚資訊,如果實在沒有解決問題或與先前允諾的情況不一致,會通過申請退款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調查中,29.0%的受訪者覺得知識付費維權容易,51.3%的受訪者覺得不容易,19.7%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説。
劉玉芳認為,目前購買付費知識産品維權不太容易。“一是大多付費知識産品價格不高,維權成本相對大,很多人選擇了放棄。二是目前知識或者説版權的付費使用,還沒有一個很嚴格的交易體係,而且已經售賣出去的知識,消費者完全可以進行二次傳播和交易,這種權屬關係的不明晰、不規范,買賣雙方都難以説清,使得維權存在一定困難”。
-
平臺內容魚龍混雜 “流量紅利”後知識付費迎來大浪淘沙
近日,一篇稱“知識付費的毒正在下沉”的文章廣為傳播。2018-07-31 07:19:40
-
知識付費正遭遇“成長的煩惱” 深耕內容還得加把勁
得到、分答、喜馬拉雅、知乎live……近年來,“知識付費”逐漸成為互聯網的新風口。據統計,去年中國知識付費産業規模約為49.1億元。2018-07-20 07:27:34
-
知識付費行業要涼了嗎?
通衡浙商資本創始人梁曉瑋説,今天的知識付費行業就是上世紀90年代的房地産,至少還有20倍的增長潛力。知識付費第三方觀察平臺新知榜的數據顯示,知識付費用戶最願意為成長、人文、商業財經類課程埋單。2018-06-26 08:57:20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