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人工智慧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焦點。知名科技企業“大咖”們縱論人工智慧,為人工智慧産業創新發展建言獻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産業深度融合趨勢,折射出智能産業發展的新方向。
“中國制造業必須智能化,從B2C走向C2B”
日前,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預計2018年市場增速將達75%。
雖然人工智慧加快向各領域滲透,但在制造業的應用仍是短板。阿里巴巴總裁馬雲在智博會上指出,中國制造業必須真正走向智能化,必須要從B2C走向C2B,必須要利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去實現按需定制。跟互聯網結合起來,跟市場結合起來,跟智能制造結合起來,去圍繞著消費走,這是中國制造業改變的關鍵一步。
馬雲認為,數據是新制造的關鍵要素,而獲得數據、計算數據、用好數據是智能技術的能力。他表示,智能化是走向新制造不可逾越的一個關口,智能技術會在新制造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發展數字科技和智能産業,要沉下心打逆風球”
賽迪研究院公布的《2018中國人工智慧産業展望》提出,由于我國人工智慧産業重應用技術、輕基礎理論,底層技術積累薄弱,存在“頭重腳輕”的結構不均衡問題,使我國人工智慧産業猶如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根基不穩。基層技術積累薄弱使人工智慧核心環節受制于人,阻礙重大科技創新,不利于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那麼,建立我國自己的AI生態體係,還有機會嗎?如何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發展數字技術和智能産業?
騰訊公司CEO馬化騰認為,從産業角度看,目前基礎研究的實力依然薄弱,獨到的創新不多。為解決這些問題,政、企、學、研幾方面要一起努力。要讓科學家得到真正的尊重,為科研人才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打通技術銜接的綠色通道。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産業革命的推動下,我們正在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變革。從廣度上看,中國數字化進程已經從經濟領域迅速擴展到民生、政務等領域,開始覆蓋到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從深度上看,數字創新正在與各個垂直領域深度融合,開始下沉到各行各業。
在過去的20年,是全球互聯網和科技行業發展的黃金期,中國互聯網行業獲得了高速的發展。“打逆風球就是要穩住陣腳,頂住壓力,把手中的每一個球打好,還需要堅定信心,緊緊抓住轉型升級的發展軌道不松手。”馬化騰表示,在新形勢下,發展數字技術和智能産業,整個行業需要沉下心來,學會打逆風球。
“人工智慧‘威脅論’還很遙遠”
自從人工智慧興起之後,比爾蓋茨、馬斯克、霍金等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都發表了“人工智慧威脅論”。那麼,這到底是未雨綢繆還是危言聳聽?在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看來,人工智慧“威脅論”還很遙遠。
他認為在現階段,人們對“人工智慧”存在三個誤解。第一個誤解是把人工智慧等同于機器人。李彥宏認為,人們的精力不應該運用在教會機器人怎麼學會走路、怎麼學會跑步和上下樓梯。人工智慧要解決的是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
第二個誤解是如何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人工智慧不是模倣人腦的工作原理,而是要用機器的方式實現人腦能夠實現的價值或者作用。
第三個誤解是人工智慧“威脅論”。李彥宏坦言,我們在做每天的技術方面的研究時,會發現比想像的要難很多。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就是所謂的AGI(通用人工智慧)實現,其實離我們比較遠。
“智能化轉型仍需‘爬坡過坎’”
當前我國智能化發展勢頭強勁、成果豐碩,在很多應用領域走在世界前沿。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中國在智能化應用方面趕超發達國家相對容易,但在晶片、基礎軟件等基礎領域仍存在差距,以智能化“賦能”經濟增長和産業升級,仍需“爬坡過坎”。
行業不同,重點不同。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顧問李毅中認為,業界還需要加強典型交流和推廣,引導工業企業和大數據企業加強合作。“不少工業企業對使用數字技術提高效率、促進轉型的作用了解還不夠,應用的路徑還不清晰;同時,大數據企業對工業領域的需求理解不深,缺乏面向各個行業的大數據産品和解決方案。”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盧山也表示,人工智慧就是要解決賦能問題,實現從被動操作演化為自覺主動,使智能設備實現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適應,這也將是未來人工智慧繼續發展的方向。(陳夢瑤/文)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