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他們選擇“以房養老”後
喜愛跳舞的楊先生和糜阿姨。
獨居的譚阿姨在自己家裏。
譚阿姨平日裏喜歡養龜。
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開展范圍的通知》,從今年8月起,要把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即“以房養老”)推廣至全國范圍。
早在2014年,廣州就是國內“以房養老”的首批試點城市。四年來,僅23戶33位老人選擇以房養老;另有4戶老人,正在走相關程序。這些老人最年長的85歲,最年輕的61歲。選擇以房養老的老年人不多,保險公司的積極性也不高,試點4年,全國僅有一家。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廣州參與以房養老的老人。“以房養老”後,老人們的晚年多了一筆“養老金”,他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獨居老人以房養老
一周飲三次茶養龜為樂
70歲的譚阿姨住在越秀南一幢正對著東濠涌高架的老樓梯樓裏。屋子在5樓,面積不到32平方米,樓齡近30年。平時她幾乎佝僂著背,一步一步攀上5樓,到了家門口,早已氣喘吁吁。
她也曾擔憂被騙
譚阿姨做“以房養老”反向抵押已經兩年。她30多歲離婚後一直單身,沒有子女,“上山下鄉”回廣州後,在珠江鋼琴廠找到一份工作。上世紀80年正逢改革開放春風,譚阿姨辭職“下海”,做服裝買賣。
上世紀90年代,譚阿姨花了16萬余元,買下了這套住房。因為早離開單位,譚阿姨只能自行購買社保、醫保。2000年左右,她一次性補繳了4萬多元社保,開始每個月有養老金領。“當時補繳的社保,就是按最低的那一檔繳的,因此每個月能領的養老金也是最低的。”譚阿姨説。
隨著年齡增長,長年獨居的譚阿姨越來越擔憂養老。她的親戚多在香港和佛山,雖然年輕時攢下一點積蓄,但那些錢都防著以後生病。每個月2000元多一點的退休金,讓她的生活變得非常拮據。譚阿姨怕熱,幾乎一到中午就開空調直到第二天早上,每個月水電燃氣花費加一起差不多500元,剩下1500元,應付一日三餐,她連衣服都不舍得買;房屋西曬,她不舍得買窗簾,直接用墻紙、報紙糊在玻璃上。
幸福人壽廣東分公司以房養老項目負責人王甦説,至今還記得譚阿姨做“以房養老”時的情景,“來了三四次,每次問得詳細,但一直沒下決心,總擔心受騙上當。”
-
“以房養老”很不劃算?試點四年緣何僅百余戶參與
為何以房養老不被認可呢?一方面是老人們覺得反按揭每月給的補償太少了,甚至不如固定理財;另一方面是銀行和保險公司也沒興趣,不願意未來手裏拿著很多房産,增加金融風險。2018-08-16 07:56:09
-
浙江“以房養老”個案誕生 房子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今年7月初,杭州一對老夫妻在杭州市不動産登記服務中心順利辦理了“以房養老”反向抵押登記,8月7日,浙江首單“以房養老”保險發放,這對杭州老夫妻領取到了第一筆養老保險金。2018-08-16 10:33:01
-
“以房養老”還需精細制度設計
中國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而此前四年的試點,似乎並沒有消除許多網民的顧慮,這種“有效的補充養老形式”,顯然還需要通過強化細化制度設計,讓更多人接受。2018-08-13 07:48:56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