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香港8月21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科技大學21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最近通過一種全新的生物化學重構方法,揭示大腦突觸後致密區的蛋白質在處理及傳遞大腦神經訊號時的調控機制,或能為今後自閉症、精神分裂症等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據科大介紹,突觸是促成神經細胞之間訊號傳遞的基本結構,對于神經細胞的功能至關重要。由科大生命科學部教授張明傑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重構出突觸後致密區蛋白結構,該人工重構的組件重現了神經元突觸後致密區的典型結構和功能特徵。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揭示了突觸後致密區蛋白質分子之間高度動態的相互作用。
研究結果顯示,神經細胞中高度致密的突觸後致密區或能通過蛋白質分子的自發組裝而形成,並能在維持穩定結構的同時進行高度動態的分子交換。
張明傑表示,這個重構的組件將為科學界提供一個有用的平臺以及全新的范例,有力地推動對興奮性神經突觸的形成及調節機制的研究,也將有助于闡明一係列因突觸蛋白編碼基因突變引起的腦疾病的病理機制,最終或可以幫助精神障礙的早期診斷及治療。
該項研究結果已發表于8月2日出版的著名科學期刊《細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