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氣風發的收購並不總能帶來皆大歡喜的結局,當潮水退去,疏忽大意者還可能受困深坑。
寧波東力上周的一紙公告引發市場關注,公司因去年8月收購年富供應鏈遭遇欺詐,後者法定代表人兼上市公司副董事長李文國、總裁兼上市公司董事楊戰武因涉嫌合同詐騙罪、違規披露和不披露重要資訊罪被批捕,其他相關責任人或被取保候審,或失聯。
曾幾何時,並購被視為快速抬升業績水準的“好買賣”,即使業績不能達標,也有約定補償兜底,最壞的情況不過是計提商譽減值。而如今,類似寧波東力,剛把標的公司買到手就發現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導致上市公司被“坑”的情況已接連出現,僅最近一段時間就有多起報案。
有分析人士認為,輕資産類標的公司的確存在“造假容易發現難”的問題,但上市公司的外延式發展本就應遵循謹慎原則,並購重組中遭遇欺詐,上市公司決策層及中介機構也有責任。
“收購陷阱”頻現
收購完成後不久卻發現被騙,這類此前罕見的“劇情”卻在近期頻頻上演,除寧波東力,傑瑞股份、宜通世紀等公司均遇到類似問題。
先看寧波東力的收購案,該公司去年8月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作價21.6億元收購年富供應鏈100%股權,同時定增募集3.6億元配套資金。彼時,交易對方承諾,年富供應鏈2016年5月至12月、2017年至2019年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1億元、2.2億元、3.2億元和4億元。
看似頗具“成長性”的標的,卻在收購後變成了巨大的陷阱。寧波東力最新公告透露,年富供應鏈方面隱瞞實際經營情況,通過多家海外關聯企業,侵佔資金,與客戶串通,大肆財務造假,騙取公司股份及現金對價21.6億元,騙取公司增資款2億元,誘騙公司為之擔保15億元。
與損失慘重的寧波東力相比,傑瑞股份“受害”程度較輕且反應更為迅捷。該公司去年10月決定斥資2.09億元,以受讓股權及增資的方式投資湖南先瑞,總計獲得75%的股權。但在收購完成後,傑瑞股份派駐湖南先瑞的人員發現,該標的企業存在財務造假、虛增利潤嫌疑,導致收購時估值異常虛高。
傑瑞股份很快報案,相關涉案人員易湘琢、韋江等因涉嫌合同詐騙已被立案偵查並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根據8月4日的最新公告,傑瑞股份與湖南先瑞原股東對標的公司進行估值調整,決定以3000萬元收購湖南先瑞100%股權,原股東方超出最新估價部分的違約不當所得將返還給上市公司。
對于上述案例,有投行人士提示,一旦發現欺詐行為,報案應是降低損失的最好措施。從另一角度看,報案也説明受害公司已無法以自身力量挽回局面,如收購款項已付,又追討不回來,很可能要計提損失。
輕資産公司“坑”多?
由于審核較嚴、流程較長,並購重組中的欺詐並不多見,畢竟上市公司會做充分調查,還有諸多中介機構把關。那為何近期有多家公司在收購完成後才發現問題,甚至不得不訴諸法律?
記者梳理了相關案例,發現曝出欺詐風險的標的公司多具有輕資産、高業績承諾、高估值等特徵。
如寧波東力收購年富供應鏈一案,後者賬面凈資産僅2.72億元,但評估價值達21.81億元,增值19.09億元,增值率高達702.69%。超高的估值增值率來自高額的業績承諾(2017年至2019年扣非後凈利潤合計高達9.4億元),但在此前的2014年至2016年,年富供應鏈的扣非後凈利潤僅2213.85萬元、3966.92萬元和1.56億元。
傑瑞股份收購湖南先瑞時也設定了業績承諾,2017年至2020年分別為1000萬元、2000萬元、3000萬元及4000萬元。可湖南先瑞2016年、2017年1月至7月的凈利潤分別僅為614.28萬元、562.69萬元。
更突出的一點是,年富供應鏈屬于明顯的輕資産運營模式,其凈資産規模僅1億元時,營收規模就能做到104億元。而此前同樣因合同詐騙慘澹收場的粵傳媒收購香榭麗一案,標的公司香榭麗也是典型的輕資産公司。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對于一些明顯容易造假的行業,上市公司往往都心中有數,不會貿然涉足。可輕資産運營模式本身並沒有問題,有些企業甚至還看起來非常優質,可能令上市公司過于相信其商業模式,對現金流、主要客戶等細節審查不嚴,沒能及時識別潛在風險。
中介機構難辭其咎
對中小投資者來説,對上市公司所購標的資産是優是劣,去親自走訪調查顯然不太現實,多數人只能通過資訊披露來作判斷,而其中的真偽,則需要相關中介出具專業報告來證明。
在上述案例中,中介機構的責任顯然不可回避。為以更合理的價格收購標的資産,上市公司要花費大量資金支付中介費用,這些成本最終要由股東來承擔,如果付出了成本卻不能避免造假、欺詐等風險,無論對上市公司,還是其股東來説,都非常不值得。
粵傳媒並購香榭麗案一案的結果就説明瞭法律對此的態度。日前,東方花旗證券因在擔任粵傳媒財務顧問期間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今年5月,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刑事判決書》,認定香榭麗公司及其負責人在與粵傳媒簽訂、履行購買資産協議及盈利預測補償協議過程中,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粵傳媒現金、股份等並購對價共計4.5億元及後續增資款4500萬元。包括粵傳媒3位時任高管、香榭麗3位負責人、中介機構東方花旗證券原投行部董事因不同罪名被判刑。
寧波東力收購年富供應鏈一案中也少不了中介身影,其獨立財務顧問是國信證券、法律顧問是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審計報告》等由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它們在交易方案中承諾,保證此次交易申請文件的真實、準確、完整,如交易申請文件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上述證券服務機構未能勤勉盡責的,將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市場人士認為,寧波東力現階段最重要的是盡可能追討款項,降低損失,相關人員及中介如果確有過錯,自然逃不脫法律制裁。(記者 邵好)
-
A股公司熱衷並購新三板企業 21次收購斥資近154億元
2018-08-04 08:50:06
-
科迪乳業"後院起火":收購遭問詢、股東陷糾紛、爆品在降溫
2018-06-12 09:07:05
-
大額持股信披新規 給收購制度“打補丁”
指引將大額持股至5%後的披露間隔由5%減至1%。相比收購難度的增加,更令人關注的是背後的監管語言之變。2018-04-16 10:32:49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