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新華網北京8月13日電(陳劍)近日,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及中國工程院院士齊聚北京崔各莊,出席“首屆崔各莊論壇暨諾獎成果轉化高峰論壇”,分享各自領域的最新成果,助力科研成果“落地”對接。
論壇上,頂尖科學家們以“諾貝爾獎成果如何轉化從而服務産業”為主題,分別發表精彩演講。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瑟·麥克唐納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瑟·麥克唐納(Arthur McDonald) 表示,基礎科學與技術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不斷推進人類知識邊界的過程中,一個新實驗的發展會得到新的技術産品、新的企業以及新的研發結果。我們需要有新鮮的科學觀點,也要懂得商業運作機制,需要復合型人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戴瓊海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戴瓊海就“腦科學及人工智慧”發表演講,他表示,其研究團隊已研發出全世界視場最大的高分辨、動態顯微鏡,在探索腦疾病方面可發揮巨大作用,例如可將腦腫瘤活檢時間大大壓縮。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
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就“高能效藍光二極體的發明及未來固態照明的發展”發表演講。他提到,LED技術有很多應用,比如鐳射切割、鐳射掃描器,還有光保真,它們為工業和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貢獻。同時他強調,鐳射照明就是目前最好的技術,沒有其他技術可以替代。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表示,一個國家要想培育更多的諾貝爾獎得主,有兩點不容忽視:一是確保研究得到充足的資金支援;二是保護科學家免受層層審批的幹擾。此外,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要重視基礎科學。要想推動基礎科學的進步,需要讓年輕人更加獨立並看到自己的獨特性。
2014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邁-布裏特·莫澤
2014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莫澤(Edvard Ingjald Moser)和邁-布裏特·莫澤(May-Britt Moser)一直十分關注阿爾茨海默症的醫療技術進展,他們均表示,這一疾病與認路、記憶有關,並希望導航、記憶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夠為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做出貢獻。
2014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得主愛德華·莫澤
除了對大腦空間表徵係統的研究之外,愛德華·莫澤還十分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他透露,人工智慧可能在增強人的大腦機能方面産生積極效應,為重塑大腦機能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幫助人類實現更多的交流、互動,也使人類獲取到更多資訊。
2017年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
2017年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Kip Thorne)重點探討了引力波的發現對人類的影響等內容。他解釋道,引力波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我們生存的宇宙中只有引力波和磁力波兩種波進行資訊的傳輸,它帶動了高精度的測量技術並使人們加深了對宇宙的認識。
演講中,幾位嘉賓都對中國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領域的貢獻與進步讚不絕口。
阿瑟·麥克唐納提到,在量子領域的研究中,中國投入了大量資金。中國的科研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培養年輕的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對中國的創新和基礎科學研究十分有價值。
基普·索恩稱,中國非常好的實驗室條件吸引了不少歐美科學家參與協作項目。中國不斷研發超靈敏的測量設備,可以幫助科學家去進行更加精準的測量,比如這種使用中微子進行實驗的超清潔水開發,就會在未來給人們提供更多的潔凈水。
邁克爾·萊維特表示,非常幸運能看到中國年輕人的潛力,對比美國上世紀五十年代諾貝爾獎得主突然增多的歷史,他認為擁有大量正處于青壯年的科學家們是國家實力壯大的原因。
據悉,此次論壇由演講局、天使匯、北京萬荷藝術文創園聯合舉辦,得到崔各莊鄉政府支援。“此次論壇,由政府搭建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促成諾獎團隊和科技企業形成共鳴。邀請世界頂尖科學家與企業面對面交流,打通科技轉化‘最後一公里’。”北京朝陽區崔各莊鄉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崔各莊論壇暨諾獎成果轉化高峰論壇”將在崔各莊設立永久會址,並定期舉辦。
“在崔各莊設立永久會址,不僅可以網聚全球頂尖的優秀科學家,也可以引進高端的科技創新項目。下一步,我們將更多地與科技企業互動,建立平臺,開展産業前瞻、案例分享、技術交流等活動。”崔各莊鄉相關負責人表示。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