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動機:或追求刺激,或用流量換收益
編造提醒、體貼式謠言的背後動機到底是什麼?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自媒體公號運營者、公安網警。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晉升表示,有人純粹為了追求好玩刺激,故意編造傳播一些無厘頭信息。把轉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種“榮譽”,甚至想以此成為“網紅”,提高自身知名度。
有的是利益驅動,個人或機構為了博取眼球,用流量賺廣告費。一位自媒體公號運營者揭秘:當下,部分自媒體與廣告商之間形成了一條灰色利益鏈,閱讀量和粉絲數高,會有廣告商找上門。一些自媒體利用公眾對生命健康、公共事件等問題的關注,將部分謠言穿上“養生”“公共安全”等外衣,以吸引更多的閱讀量和粉絲量。自媒體賬號有了關注度,廣告便會接踵而至,形成了依靠制造“關心式”謠言來賺關注、博眼球的盈利模式。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公眾號或微博賬號在推送此類謠言的頂部或底部有時會有貼片廣告,甚至讀者閱讀及轉發也可以獲得一定收益。
江蘇省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民警周千裏認為,有的屬于炮制謠言以打擊競爭對手。商家借擴散謠言向競爭對手潑臟水,以此破壞對手在受眾群體中的口碑,意圖牟取不當市場利益。
還有一些屬于惡搞。比如每年高考,有人就開始在朋友圈裏丟準考證。警方提示,所謂聯係電話可能是惡作劇,電話主人和造謠者有矛盾,有些號碼甚至有可能是“吸費電話”,若回撥並按提示音操作,很可能會被扣除話費。
治理措施:網監部門把好關,網絡平臺“站好崗”
近年來,相關部門和網絡平臺逐漸加大了對謠言的治理力度,一定程度上震懾了網絡違法行為。
大量偽科學信息在網絡平臺傳播,會影響公眾對科學知識的理性判斷,不利于形成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周千裏認為,主管部門要把好關,完善輿情監測預警機制,對網絡謠言做到及時發現,第一時間通報責任單位開展核查工作。同時,強化打擊力度,依法對故意造謠或傳謠者給予處罰,增加造謠者的違法成本,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
張晉升認為,貌似關心的謠言廣受關注,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比如公眾在健康養生方面存在較大知識缺口。衛生健康部門、科學機構可以鼓勵推廣正規的科普賬號,提供量多質優的科普類新媒體産品。網警巡查執法賬號、媒體、互聯網企業可以共同建立反謠平臺,形成辟謠合力。
從公眾角度看,謠言容易流行,説明一些群眾缺乏起碼的常識和判斷力,有從眾、隨大流、盲目獵奇的心理,有意無意間成為謠言的傳播者。徐敬宏提醒,在收到社交媒體模糊、可疑信息時,不輕易轉發,而要與權威媒體進行核實比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互聯網平臺要“站好崗”,維護互聯網生態純凈安全。對于網友的不當言論應該慎重審核,一旦發現有謠言、色情暴力或明顯違反公序良俗的內容傳播,及時刪帖。建立智能化的識別審核機制,查找謠言源頭,封禁嚴重違規賬號。(記者 金正波)
-
父母緣何成朋友圈謠言傳播主力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6月正式上線至今,“微信辟謠助手”已辟謠文章數達116.42萬。而此類謠言傳播的主要目標,正是“小陳”的父母們。2018-07-22 07:44:28
-
食品謠言中水果類謠言佔比最多 “小視頻”成謠言“助推器”
由國內第一個食品藥品謠言數據庫支撐形成的《2017年食品謠言治理報告》正式發布。這份報告顯示,水果類謠言內容最多,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成為2017年典型謠言“top10”。2018-07-19 07:21:27
-
面粉中有塑化劑、黃鱔養殖用避孕藥……實驗結果:全是謠言
如果有人告訴你,蒸饅頭做面條的面粉中添加了工業膠和塑化劑,煮熟以後的雞蛋蛋黃像乒乓球一樣彈跳,黃鱔養殖中使用避孕藥,這樣的面條、雞蛋、黃鱔你還會不會吃?近日,市市場監管局、浙江大學做了對照實驗,來驗證傳言是否屬實。2018-07-11 09:16:51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