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嚴禁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社會培訓機構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范。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早教培訓機構就該納入治理范疇
2012年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各地規范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嚴禁一切形式的小學入學考試,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目前,一些地方的幼兒園小學化的傾向還是比較嚴重。教育部這次下發的《通知》,很大部分內容是對2012年規定的重申,不同的是,《通知》明確社會早教培訓機構也不得上對幼兒進行小學化知識教育。這補上了以前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的漏洞,但要切實做到學前教育去小學化,還必須堅持依法治教。
輿論對禁止社會早教培訓機構提前上小學內容,存有一定爭議。有人認為,學前班、幼升小銜接班火爆 ,這是由于有現實的社會需求,而需求是當前義務教育不均衡,以及教育評價制度造成的。只要有幼升小擇校熱,加之中高考用單一分數評價選拔學生,學前教育小學化就不可避免——從幼兒園開始準備中高考。全面禁止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小學化,可能會加劇家長的焦慮,並把學前班、幼升小銜接班“逼迫”轉移到地下。
這種認識是有問題的。學前教育去小學化,這屬于辦學規范范疇,即便外部環境讓家長有對幼兒進行小學化教育的需求,但是,只要有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去小學化的規定,就必須嚴格執行規定,而不是以各種借口,不執行規定。依法治教和評價體係單一,是兩個不同范疇的問題,不能混為一談。不能因教育評價體係單一,就縱容不依法治教。
一些地方的應試傾向更加嚴重,一些學校在辦學時為追求升學政績,不規范辦學,如跨地區違規招生、公辦民辦不分辦學,但地方教育部門卻不嚴厲查處,家長也接受,這催生了教育亂象,甚至破壞教育生態。事實上,如果各地教育部門、學校始終堅持依法治教,即便目前教育的評價體係單一,基礎教育的基本秩序是不會被破壞的,學校辦學會堅守教育底線和法律底線。
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執行“幼兒園不得進行小學化教育”禁令時,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有的地方教育部門執行不嚴,對幼兒園小學化行為睜只眼閉只眼,二是教育部門的禁令只針對幼兒園,社會培訓機構卻不在規范之列,這讓治理變得很尷尬。幼兒園不能對幼兒進行任何小學化教育,可幼兒園之外,到處都是進行小學化教育的培訓機構,即便幼兒園堅定推進去小學化,一些幼兒還是會到培訓機構接受小學化教育,學業負擔沒減輕,家長的經濟開支反而加大。
把早教培訓機構也納入治理范疇,才能讓治理真正嚴肅起來。而從法規的效力看,僅僅由教育部門下發通知還不夠,需要進一步制定禁止超前教育法,對從學前教育到中學教育的所有超前教育進行綜合治理,以維護我國基礎教育秩序。
維護我國基礎教育秩序,必須依法治教,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改革教育評價體係,則是對教育環境的優化。當前一些地方存在比較嚴重的幼升小擇校熱,一些小學在招生時對幼兒進行知識化測試,這些頑疾的存在,不能成為幼兒園小學化的理由。一方面,小學招生進行知識化測試,也是違反義務教育法的,另一方面,如果嚴格禁止任何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進行小學化教育,大部分孩子都不接受小學化教育了,家長的焦慮心態也就會逐漸消除。(冰啟)
-
一周“熱點網評”:上幼兒園“兩難” 地溝油“轉身”
目前,中國的孩子上幼兒園面臨“兩難”:一是“入園難”,體現的是學前教育的供需矛盾;二是選擇有證的幼兒園難,這與設立幼兒園、托兒所的門檻過高,導致一些民辦幼兒園難以通過審批有關。2017-11-26 08:45:55
-
怎麼看幼兒園開哲學課
高深的哲學連不少大學生和成人都難理解和消化,幼兒園孩子如何理解得了?這會不會是變相的揠苗助長?2017-11-21 13:38:03
-
花錢保過的幼兒園“園長證” 你敢相信嗎
混亂的證書管理,不但讓考生無所適從,也會造成行業魚龍混雜,發展滯後的局面。2017-09-19 08:48:16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