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張辛欣)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和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制造還存在較大差距,必須清醒認識到問題,並加快實現制造業“強身健骨”。中國建設制造強國是針對現實存在的問題,瞄準自身競爭力的提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朱森第説,中國制造整體水準處在從工業2.0邁向工業3.0過程中,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在生産效率、産品品質、能源消耗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在全世界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制造必須跟上時代步伐。中國制造實現由大變強,不僅要瞄準前沿技術和生産力,更要著眼于整體水準的提高。
朱森第説,中國建設制造強國旨在通過一係列措施和努力,力圖在降低資源消耗、提高勞動生産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增強技術創新能力、優化産業結構、改善生産組織、加快信息化融合、擴大國際合作等方面,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産業競爭力。“是著力于通過自身努力解決現實問題,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使自己變強,但並不排斥別人強,更沒有明確要在全球佔據什麼位置。”他説。
推進建設制造強國要有重點。朱森第認為,選擇包括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在內的十大重點領域,是考慮到這些領域我國相關企業基礎比較好,希望這些領域的經驗對其他産業提供借鑒,從而實現制造業整體水準躍升。同時,這些領域與國民經濟發展和百姓物質文化需求密切相關,也與全球制造業發展走向相吻合。
朱森第強調,我國是在開放的環境下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通過廣泛的國內外合作,重視和保護智慧財産權,促進制造業創新能力和供給能力的提高。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國際機構和企業參與其中,共用發展成果。比如,智能制造推進過程吸引很多國外廠商的關注,也有不少進入中國市場,取得良好成果。以工業機器人為例,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總量14.1萬臺,比上年增長58.1%。其中,國內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3.78萬臺,同比增長29.8%;國外品牌工業機器人銷量10.32萬臺,同比增長71.9%。“這足以表明我國沒有採取市場準入限制。”朱森第説。
朱森第表示,中國政府鼓勵企業是原則和方向上的引導,資金上也採取政府引導資金的辦法,主要支援技術創新,而非對某個産品進行補貼,大量資金是靠企業自己投入。此外,金融機構的支援也採用市場化的做法。“這本身符合市場競爭規律,其他國家也都是如此。”他説。
朱森第表示,中國建設制造強國是在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做法、結合本國制造業發展實際的基礎上推進的。比如制造業創新中心就是借鑒了美國國家制造創新網絡計劃的做法。未來,中國將加快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的步伐,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和供給能力,朝著制造強國這一目標堅定邁進。
-
制造業升級遇“攔路虎” 工信部密集調研醞釀新策
近日工信部密集調研智能制造並醞釀新策,2018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是重中之重,成為企業熱捧的聯姻對象,也吸引了眾多資本進入。2018-06-07 07:57:41
-
制造變智造 培育新動能——江蘇江陰以科技創新撬動制造業新支點
江蘇江陰加快傳統制造業向中高端挺進,做強做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打造“組合拳”,讓“江陰造”更具“魅力”。2018-06-06 10:37:23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