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重慶6月15日電(記者周文衝)重慶建川博物館將于6月18日正式開館。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表示,他計劃再建50所博物館,將歷史、文化的正能量通過博物館傳承下去。
即將開館的重慶建川博物館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付家溝片區,是洋務運動時期張之洞創辦的漢陽兵工廠西遷重慶時的舊址,也是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廠所在地。
據介紹,該博物館項目佔地250畝,分為重慶建川博物館、抗戰兵工街、國防兵器文化主題公園和茶文化主題公園4個功能區,其中博物館集群設兵工署第一工廠舊址博物館、抗戰文物、兵器發展史、票證生活、中醫藥文化、重慶故事、中國囍文化、民間祈福文化8個主題博物館,藏品4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60余件。
在抗戰文物博物館入口處是一面手印墻,墻上印著數百名抗戰老兵按下的紅色掌印。館內展出的多件抗戰時期珍貴文物還包括紅軍改編成八路軍的改編令、馮玉祥親手泥塑的花盆、豐子愷代表畫作《勝利之夜》等國家一級文物。
重慶建川博物館最大的特色是利用兵工廠洞體作為館址。樊建川説,在潮濕的兵工洞內建博物館並不容易,在不改變兵工洞原貌的基礎上,館內的展板主要用鋁材制作,為了保證文物完好,館內還設置了幾十臺抽濕機。
自2005年首個建川博物館開館以來,樊建川已經建造近50所博物館。樊建川説,他將再建50所博物館,將自己的博物館總數做到100所。他表示,想把對民族有正能量的歷史事件、優秀文化、寶貴經驗保留下來,通過博物館的形式傳承下去。
相關新聞
-
“先建後批”留後遺症 安徽滁州中華姓氏牌匾博物園停建調查
新華網合肥5月8日新媒體專電?近日,安徽省滁州市中華姓氏牌匾博物園停工近一年的現狀引發輿論關注。 這一此前被稱為全國首個展示姓氏文化的博物園項目將無法按原計劃于今年年底對外開放。 “先建後批”留後遺症滁州中華姓氏牌匾博物園負責人鄭振煥向記者表示,即將放入博物園的姓氏牌匾已基本收集完成,現在正堆放在一處倉庫中。2015-05-08 17:30:09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