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16日電(記者何奕萍、沙達提、段敏夫)30歲的夏麗帕現在不僅有固定的住所,也有了固定的周末休息時間,這是一年半以前的她未曾想到的。
夏麗帕來自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阿熱勒托別鎮闊斯阿熱勒村,這裏由于耕地面積不足,農牧民缺乏必要的生産資料,夏麗帕夫妻以前只能靠外出零星打工維持生計,居無定所。
2016年10月,享受到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夏麗帕一家搬到了阿格達拉易地搬遷安置點,一家4口住進了免費分配的83平方米的房子。丈夫葉力米斯·賽肯在社區的幫助下自主創業,夏麗帕也于今年當上了阿格達拉幼兒園的保育員,平時帶著4歲的女兒上班。
説起現在的生活,夏麗帕難掩喜悅地説:“現在工作固定,手裏有閒錢,孩子上學也方便,沒有什麼煩惱了。”
夏麗帕是阿格達拉易地扶貧搬遷的861戶3129名農牧民之一。阿格達拉易地搬遷安置點位于青河縣阿魏灌區,曾經的戈壁荒灘,現在已經變成了農牧民的家園。正在籌建的阿格達拉鎮,被包圍在一片楊樹和沙棗防風林中,街道幹凈整齊,3個居民社區相依而建,鎮內幼兒園、學校、衛生院齊全,1200畝的農副産品加工區已有6家企業入駐。
阿格達拉鎮籌備委員會書記張建新介紹説,灌區易地扶貧搬遷戶不僅享受政策住房,而且每人可以分配到10畝耕地,一家4口每年土地流轉收入可達13800元。為了確保易地搬遷戶“搬得來”,縣財政承擔1850元的天然氣初裝費,搬遷戶每人補貼搬遷費1200元,並且享受以財政補貼、逐年遞減方式發放的取暖費、物業費、天然氣費等。
為了使入住的搬遷戶能“定得下、穩得住”,籌備委員會想方設法引導居民就業,加強技能培訓,拓寬增收門路。自主創業、大田裏幹活、園區企業打工,現在居民們有忙不完的活。
“以前孩子上學、就醫、務工都是問題,現在在半徑1公裏的范圍內都解決了,人均收入從以前的3000多元變成了現在的7000元。”張建新樂呵地説。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