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4日電(記者魏夢佳)5月4日是青年節,也是一所大學的校慶日。
這所大學,不僅是五四運動發源地,也是中國共産黨的孕育之地。120年來,從戰火硝煙到湖光塔影,它見證了一個民族的崢嶸歲月,也記錄了一代代華夏兒女的青春年華。
今天,來自世界各地數千名師生校友及國內外200多所知名大學的校長,都相聚在燕園,為這所120歲的大學慶生,也見證新一代中國青年人的蓬勃青春。
“我愛北大、生日快樂!”北大邱德拔體育館內,祝福的聲音一次次響起,笑聲、掌聲、淚水、熟悉的歌曲、飄揚的國旗都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一張張歷史照片,一張張校園圖景在大螢幕上閃過,向所有人講述這所大學的滄桑與榮光。婉約的昆曲《牡丹亭》與流行樂、説唱交錯回蕩,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流行樂,在北大建校120周年紀念大會上,交相輝映。
“在遺忘中不舍,醉醒交錯,青春大概如你所説。在花落時結果,期望很多,青春大概都這樣過……”白發蒼蒼的老校友,在年輕學子的簇擁下,一起唱起由北大學生創作的歌曲《青春大概》,深情回憶校園的青蔥歲月。現場最年長的校友,已是99歲高齡。
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之國。在魯迅先生所設計的閃亮校徽旁,北大電腦科學技術研究所教授陳堃銶、著名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中國航太員王亞平等7位不同年代的傑出校友向師生們講述他們的“青春故事”。
“我從1953年入學,到今天在北大已經整整65年了,我願北大不斷創新、永遠進步、引領未來,培養更多的領軍人才!”陳堃銶説。這位82歲的老人是“漢字鐳射排版係統之父”王選院士的夫人,曾和丈夫一起,帶領團隊矢志創新,徹底改造了中國沿用上百年的鉛字印刷技術,使中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迎來光與電”。
1987年,李彥宏從山西考入北大。他笑稱,在北大期間,“開始關注中關村那些帶著BB機的人,知道了互聯網”,這些成為他留學和創業理想的起點。“北大是我永遠的精神家園。”他説。
“北大從未忘懷肩上擔負的家國責任,始終堅守著‘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和‘思想自由,相容並包’的學術精神,不懼艱險、砥礪前行。”北大校長林建華表示,“過去的120年是北大發展的一個璀璨篇章,承載了北大人對國家民族的情感與奉獻,這讓我們萬分珍惜、無比自豪。”
“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一代代北大人,以家國天下的情懷,將青春融入民族的解放、國家的建設發展中,綻放于民族振興的最前沿,也將一所大學的前世今生與一個民族命運緊密相連。
百廿載悠長學府,雙甲子薪火相傳。100多年前,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説,“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在紀念大會的現場,人們歌頌著青春偉力,也對新時代下大學的挑戰與使命展開思考。
“大學作為人類的精神家園,是文明精華的匯聚綿延之地,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思想源泉。”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認為,在當今這個創新變革加速,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的時代,更需要認真思考如何構建人類共同的家園。“人類文明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大學應當而且必須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
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表示,今天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日益嚴峻,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應對,這是所有大學的使命。“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要在相互理解基礎上,以創造性的方式、跨文化的交流推動合作發展,為培育下一代人才搭建橋梁,從而影響和改變世界。這其中,北大將扮演重要角色。”他説。
在林建華眼中,“今天的北大像是一座橋,連接著民族的過去與未來。”他認為,應對新技術時代和國際化挑戰,“需要創造更多的新思想、新文化、前沿科學和未來技術,需要以更寬廣的胸懷和視野,使世界讀懂中國,讓中國讀懂世界。”
“與世界上動輒數百年乃至近千年的著名學府相比,北大仍是很年輕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還需要在未來時光的流淌中,增進學術積淀,累積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他説。
“今天對于我們所有人來説都是一生中難忘的日子。北大帶給我最多的是求索的精神和堅持的動力。”在紀念大會現場,北大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李曉丹激動地獲頒該校第十一屆“學生五·四獎章”。
“我們這一代青年既是追夢者又是圓夢人。”她説,“像120年來的前輩們一樣,我們將堅持初心,用奮鬥和奉獻,圓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永遠的北大,親愛的校園,願青春一路同行,薪火永傳!”
-
北大考古成果聚首 晉侯鳥尊等重器亮相
《尋真——北京大學考古教學與科研成果展》日前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拉開帷幕。展覽將持續至10月15日,其中晉侯鳥尊將展出至5月7日,觀眾憑有效證件可免費入館。2018-05-03 08:47:49
-
北工大經管學院院長李國俊:商學院要練就“守‘道’、應‘變’、求‘新’”的能力
2018-04-24 08:24:17
-
北大清華自主招生不要求奧賽等級
距離今年高考已不足百日。近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陸續公布自主招生簡章,今年自主招生的大幕就此揭開。2018-03-22 08:19:43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