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的雷月琴用手機拍照。周燕玲 攝
題:貴陽八旬“環保達人”護河三十多載
作者 周燕玲 李婧
貴州省貴陽市金鐘河畔,81歲的雷月琴老人斜挎著一個小包,手拿拐杖沿著一條狹窄的小路前行,看到有污水的地方迅速用手機拍照,遇到釣魚愛好者則笑嘻嘻地説:“釣完魚,記得把隨身垃圾帶走”。
一名垂釣者回頭看了一眼雷月琴,並嘟囔了一句“多管閒事”後,收起魚竿起身離去。
手繪的治污地圖。周燕玲 攝
“習慣了,這裏畢竟是60多萬貴陽人的水源地,大多數人還是理解我的。”雷月琴説,只要看見有人有污染河流、水庫的行為,就會去勸阻和制止。
時間倒回至1984年,47歲的雷月琴從貴陽市物資回收公司提前退休,因小時候喝不幹凈的水而差點丟掉性命的她決定去保護水源,于是開始行走于山川河岸之間,一走就是34年。
行走河岸之初,雷月琴主要是勸告別人不要去污染水源,當別人不理解時,就自己拿上火鉗去河邊或水源地拾垃圾,並記錄水污染來源及情況,一天最長能走十多公里。
20世紀70年代前,南明河曾是貴陽市的直接飲用水源。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快速增長,南明河水質開始惡化,20世紀90年代,近百個生活污水和工業企業向南明河大量排污,南明河近乎成為一條“失去生命的河流”。
為幫助當地政府有效治污,雷月琴把多年來巡河發現的水污染源手繪成地圖,6張治污地圖詳細記載了1994年至2015年貴陽南明河的治污歷程,紅色線條是當年污染的嚴重河段,紅色圓圈內則是河流沿岸的污染廠礦。
通過對比6張手繪治污地圖,記者發現,南明河沿岸的污染企業逐漸從地圖上消失,而污水處理廠及濕地公園漸漸增多起來。
早年間,一把火鉗、一個小本,一只水壺是她巡河的全部行囊。從2016年開始,筆電換成了手機,也成了雷月琴監督和反映治污遺留問題的一大利器。
雷月琴用微信反映的治污遺留問題。周燕玲 攝
巡河休息間隙,記者看到,雷月琴戴上眼鏡,從手機相冊裏選了幾張圖片發給自己的微信好友。
“我把剛才拍的圖片,通過微信發給了水務局的相關負責人。”在雷月琴看來,手機不僅能拍圖,反映治污遺留問題也更加及時。
為此,每當開展環保宣傳活動時,雷月琴會主動與當地環保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建立聯繫,在巡河發現問題時就會把圖片及相關問題,通過微信反映給他們。
“他們會把處理的情況反饋給我。”雷月琴説,因為長期巡河並作為一名環保志願者,當地環保部門的人都比較信任自己。
除了用微信反映治污遺留問題外,雷月琴還時常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環保相關的文章,並向身邊人宣傳環保知識。她的孫子也在其帶動下,加入了貴陽市“兩湖一庫”環保志願者隊伍。
採訪結束之際,雷月琴説,希望媒體多宣傳環保的重要性,並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環境保護的行列中來。
-
跑步撿垃圾 一個客家洋女婿的環保夢
上周六下午,天氣悶熱陰沉,大雨即將來臨。在惠州市區東江公園岸邊,一個外國人帶著十多個年輕人和幾個小孩,蹲在釣魚愛好者附近撿拾垃圾。2018-04-21 07:42:45
-
江蘇省環保廳:徹查灌河口化工園區挖到一根疑似暗管
針對連雲港市灌河口燕尾港、堆溝港和陳家港等3個化工園區環境污染問題,江蘇成立了省市聯合調查領導小組,灌雲縣在專案組要求下,在沂河北泓入海口上游3公里附近挖到疑似暗管。2018-04-20 22:27:49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