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4月12日電 題:共用單車該如何安全地騎行得更遠?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王辰陽 賈遠琨
車閘不靈、腳蹬破損、車把傾斜……這些糟糕的共用單車騎行體驗你有嗎?國家有關部門近日發布《關于2017年共用自行車産品品質國家監督專項抽查情況的通報》,所抽查的共用單車不合格率達到12.5%。事實上,共用單車品質問題一直讓消費者關注,它們直接威脅到用戶安全,也決定著共用單車行業發展能走多遠。
共用單車抽檢12.5%不合格
國家有關部門4月4日發布了《關于2017年共用自行車産品品質國家監督專項抽查情況的通報》,抽查的共用單車包括摩拜、ofo、hellobike、雲單車、赳赳單車、全域騎遊、優拜等7個運營品牌的24批次産品,其中5個運營品牌的21批次産品合格,3個運營品牌的3批次産品不合格,産品抽查批次合格率為87.5%。不合格産品涉及的品牌包括摩拜、優拜和全域騎遊。
這是全國范圍內首次開展的共用單車專項抽查,抽查的都是剛出廠待投放的新車。
通報明確,抽查囊括的項目有制動性能、握閘尺寸、把立管、車把部件的強度、腳蹬間隙、反射器等14個,主要問題出現在反射器和腳蹬間隙兩個項目。
車輛未安裝反射器或反射器光學性能較差,會影響騎行者在夜間的騎行安全。記者調查發現,停靠在路邊的共用單車中,很多車的反射器都已經破損、遺失,包括摩拜、ofo、小鳴單車等,還有些品牌的共用單車根本就沒有安裝側反射器。
腳蹬間隙不符合要求,會使共用單車在轉彎時,可能因腳蹬或其他零部件觸及地面而導致騎行者摔倒,發生人身傷害事故。一些品牌的共用單車車型設計不合理,出現車架中接頭位置及選用的曲柄腳蹬不能滿足腳蹬間隙要求的情況。
騎共用單車受傷共用單車企業能免責?
最近一兩年,北京、四川、福建等多地都出現過用戶因共用單車品質問題而受傷的情況。那麼,用戶受傷等人身損害該由誰來負責?
某共用單車品牌的用戶協議這樣寫:如果經檢查您知悉或應當知悉自行車存在損壞但仍然使用該自行車,就該等行為對您自身所造成的一切損傷,您應自行承擔所有責任。
另一家共用車單車巨頭的用戶協議則稱:如用戶在使用我公司單車服務過程中不幸發生任何意外或事故,除非有證據證明該意外或事故是因自行車本身的固有缺陷直接導致的,否則我公司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記者發現,共用單車企業大多在用戶協議中點明瞭“車輛損壞”“有證據證明車輛固有缺陷”等關鍵詞,並以此作為免責條款。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認為,即使企業在用戶協議中注明瞭所謂的“免責條款”,也不是真的就可以免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可見,共用單車企業單方面宣稱的“免責協議”是無效的,企業應該保障用戶的騎行安全。
如此看來,對共用單車進行品質抽檢十分必要,切實把好品質關才能保障用戶權益。
期待行業服務升級
近期,ofo獲得阿里巴巴融資、摩拜被美團收購等消息不斷,共用單車與資本運作相關的新聞屢搶“頭條”。然而,消費者發現,共用單車行業的“價格戰”逐漸偃旗息鼓,服務品質並未繼續提升。
據了解,此次抽查顯示,全國64個品牌的共用單車運營企業,已停止運營、注銷、倒閉、暫未開展業務的運營商達42家,正常運營的僅有22家,而這22家中僅有4家近期有新車投放計劃。可見,共用單車行業正處于“洗牌”階段。而且,部分大中城市已禁止新增投放共用單車。
消費者更期待行業“洗牌”帶來共用單車服務升級。用戶王先生説:“出現壞車和安全隱患,應該提高對企業的要求。企業可以更新技術手段,加強對車輛品質和安全的監測,否則壞車既不安全又造成資源浪費。”
不少消費者呼吁,此次抽查採用的是家用自行車的標準,對于共用單車來説,有必要採取更高的檢測標準,或是更密的抽檢頻率。只有築牢共用單車的安全底線,才能促進行業理性健康發展。
-
武漢扣押違規共用單車,車輛堆積如山市民煩
共用單車為何會扎堆存放。2018-04-11 15:08:23
-
南京推出“共用輪椅”破解醫院“一椅難求”
共用單車、共用雨傘、共用充電寶……共用經濟為生活帶來便捷。2018-04-11 18:02:40
-
從摩拜出售看共用經濟未來:終將融入巨頭生態
作為共用經濟的一面旗幟,僅創業三年便被他人收入囊中,共用經濟的未來在哪裏?2018-04-09 10:37:29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品質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用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