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河”畔守歲的別樣青春
2月15日,農歷除夕,山西大同,氣溫已過零下14攝氏度,在距此100多公里的燕山更是天寒地凍,山風凜冽。群山之中,大秦鐵路上疾馳的一列列運煤列車,正如一條“煤河”,從山間淙淙流出。
在這條“煤河”河畔,有一群年輕人時刻守護著它的安全,他們是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公司大同工務段王家灣線路車間的線路工,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孫凱是這個線路車間的團支部書記,他將與33名同事一同在除夕留在山間值守,以保障鐵路安全。
一大早,孫凱吃過工區食堂特意煮的湯餃,喝一杯清茶漱漱口,便和隊友王棟走上鐵軌開始巡檢。盡管寒風凜冽,可孫凱心中有數,線路上其他幾個工區的兄弟應該也都上工了。
幾乎同一時間,王家灣線路車間河南寺工區線路班長王建設,也拾掇好背了30多年的工具包,走上了大秦鐵路線。今年滿55歲的他,過年就要退休,這個除夕將是老王鐵路生涯的最後一次春節加班。
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自己18歲當鐵道兵至今,多半人生都是在鐵路線上度過的,如今要退休了,真有點舍不得,為此,他特意申請過年不回家,站好最後一班崗。
“工作時間長了,跟鐵路就有了感情。當年建大秦線,我還有戰友犧牲在這兒。苦點累點沒什麼,工作總要有人幹,如今已經變化不小。”王建設回憶,曾經王家灣是“風吹石頭跑,吃水下河掏,兩山夾一橋,工區半山腰”,如今雖然工作環境仍然艱苦,但無論食宿、工區環境都比過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秦線是我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運煤專線,年運量最高突破4.6億噸,是我國重載第一路,也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煤河’。”王家灣車間黨支部書記李天元介紹,春運期間,為了大江南北的電煤運輸,大秦線每日以130萬噸的運量高位運作,確保線路安全成為大秦養路人的當務之急。
孫凱等維護的52公里的王家灣線路地勢復雜,橋梁隧道佔線路的82%,隧道中山風呼嘯,少見陽光。大型機械進不去,只能靠人工在潮濕陰冷、充滿粉塵的隧道中展開養護。採訪中,報話機通知一列兩萬噸重載組合列車即將駛來,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急忙隨同工作人員擠進3平方米避車洞內躲避。
列車呼嘯著駛入隧道,濃密的煤粉如巴掌拍進了麵粉袋,頓時充斥在洞中的每個角落。冷風、煤粉、轟鳴聲交織而來,令初次經歷的人感到心驚,睜不開眼,感到呼吸困難。待列車駛過,一行人除了牙是白的,其余裸露之處滿是黑色。這些都是孫凱他們每天經歷的事情。
持續4個多鐘頭的沿線檢查中,孫凱不僅要下道尺,還要貓著腰看線路的高低,同時要隨時注意接收防護員關于下道的通知,盡管一次避讓只需要幾分鐘,可持續的避讓過程佔去了工作的近半時間。
中午,回到工區,大夥及時將上午的檢查記錄匯報給工長王恩軍,然後在工區浴室衝過澡後,食堂已經備好了豐盛的午餐,人們以飲料代酒準備過年。
下午2時,除了例行的碰頭會和工作安排,這群年輕的線路工還接到了幾樁新任務。
“今天除夕,咱在崗位上也得過出年味兒來,晚上回來一起包餃子!”盡管説的是過年的事,王恩軍還是再三叮囑大家,越是過年,工作越要備加小心。緊接著,又是一下午的忙碌……
孫凱説,盡管工區職工大多是80後、90後,可駐守在山裏,有時沒有網絡,遠離了潮牌,甚至幾個星期難見一次家人,有時大雪封山,需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前往最近的鄉鎮,搭乘鄉村公車輾轉回家。
春節值守,對于這裏的人來講,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每年都會有一半以上的人留守,過節便是在食堂吃上一頓熱騰騰的團圓餃子,以飲料代酒,舉杯迎新春。然後大夥看會兒春晚,便早早睡去,以飽滿的精神迎接初一一早的檢修。
-
山西:發債成本持續上升 煤企仍為發債主力
企業債券融資中煤炭企業發債余額3025.7億元,比年初增加415.3億元,煤炭企業是債券市場上發債主體。2018-02-26 10:52:32
-
煤城“懸空人家”的新生活
)“吃餃子嘍。”劉永雲端上一盤白菜豬肉餡的餃子,寓意百財如意。一大家人圍坐在新家裏,熱騰騰的餃子正如同他們現在火熱而有滋味的生活。2018-02-19 16:39:29
-
煤企探訪記:“這個年好過了,但改革關口還沒過”
過去3年,位于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的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日子不好過”,曾連續5個月發不出工資,許多職工生活艱難。2018-02-07 19:18:50

-
農民工返鄉創業,需要哪些"量身定做"的扶持
2018-02-27 08:52:39
-
馬克龍為何給外資購買農田裝上"法規之鎖"
2018-02-27 08:52:39
-
一首孤獨了300年的小詩為何感動千萬人?
2018-02-27 17:00:50
-
家裏沒個上學的,根本不知道補課有多貴!
2018-02-27 17:00:50
-
3月1日起,駕駛證“銷分”有大變化!
2018-02-27 17: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