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5歲“剩女”相親:相過的都結婚了
臘月二十八,妹妹在老家宅院貼春聯、門神。雖然二三十個相親對象都結婚了,但妹妹依然覺得婚姻不能草率。受訪者供圖
今年春節,父母和外公外婆都不準備再催妹妹相親了。
在河南林州的鄉村,24歲還沒訂下婚事,已經被視作異類。而過了年就25周歲的妹妹,明顯成了大家眼中的“剩女”。
妹妹沒上過大學,長相不太出眾,一米六的身高,皮膚較白,微胖,一笑起來眼睛就瞇成一道縫。
從19歲開始,來家裏為她説媒的人就沒斷過。相過二三十次後,她和我們都精疲力竭。
6年來,她一直拒絕接受自己的命運,但又無法擺脫,所以雙方拉鋸戰升級為持久戰——她相中的,家人看不上,家裏相中的,她又看不對眼。
于是,二三十個相親對象都結婚了,有的孩子都上了幼兒園,她就“剩”了下來。
“相親要趁早”
馬上就要過年了。
每到這時候,村裏老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像年終總結一樣掰著指頭“盤點”:有多少家的孩子要結婚了,又有多少家的孩子還沒找著對象。
妹妹自然屬于後者。
與前幾年七大姑八大姨紛紛出動、見面就問“找到對象沒,啥時候結婚”不同,這幾天家裏相對冷清。她放了假,每天做做家務看看書,偶爾逗小侄子玩。
這樣的情形在早前是不可能出現的,此前一到年關,妹妹要麼是在相親,要麼就是在相親的路上。
“相親要趁早”,尤其是妹妹這種沒有讀大學的,高中一畢業,家裏就開始操心她的婚事。
作為“中國建築之鄉”,《林州年鑒》記載,百萬林州人中就有20萬人從事建築行業。具體到我的家族,外公、叔伯、姑父、姨父、舅舅,都以建築為生,堂哥、表弟也是。
妹妹也一樣,跟著父親學了一段時間會計業務後,輾轉于多個建築公司。她的交際圈子並不大。因此相親對象幾乎都是建築産業鏈相關工作人員。
每到年底,全國各地的“建築候鳥”紛紛回鄉。這是適齡青年相親的最佳時間,為了不耽誤工期,有人甚至在半個月內,就完成相親結婚兩步走。
由于歷史上重男輕女觀念導致的男多女少現實,當地人普遍認為,年輕女性可以在婚戀市場獲得更好的“溢價”,也掌握更多的主動權。有的兩家滿意後,會按照老家習俗先舉行婚禮,到法定結婚年齡再領證。
但妹妹的相親路始終不太平坦。有的是“雞飛狗跳”屬相不合;有的要求到外地定居不再回來;有的會問她是否接受婚後兩地分居;有的貼心得過分,每天重復問,在幹什麼,吃飯沒有,吃的什麼……
遇到最多的情況是,對方看一眼,簡單聊幾句,就問,“年底有結婚打算嗎?不結咱就別浪費時間了”。
她也有過心儀的對象。
他叫王峰,比妹妹大四歲。
王峰體貼細心、相處愉快,又有共同話題,兩人感情進展很快,不到一個月就見了男方家人。
“只想擁有一份簡簡單單的感情。”她在朋友圈裏寫道。並想著彼此再了解一下,如果合適,就談婚論嫁。
但家裏堅決不同意。
年輕人抵觸被安排
不同意的原因,包括男方家境一般,沒有穩定工作,家裏甚至還搬出算命先生,説他們“八字不合”。
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希望促成她和另一個相親對象的婚事。
那個男孩叫李超,比妹妹大兩歲,他爺爺和我外公是朋友,他父親和我父親是同學,更重要的是他在建築公司懂技術,收入較高——知根知底、條件不錯,家人都覺得,這是最好的選擇。對方家人結親的願望也十分強烈。
但妹妹非常抵觸家裏安排,她覺得相親是兩個人的事,希望結婚是基于自己的意願。她對李超並無好感,覺得對方個子不高,長相也不是喜歡的類型,兩人觀念也不一樣。
家裏並不這麼想,他們考慮妹妹學歷、長相、身材,認為早點結婚生子才是正事。“你倆怎麼樣了?女孩要早點出嫁,年齡大了就不好找了。”每次回老家,外婆就勸,這樣條件的錯過就沒了,你找個窮家去吃苦受罪嗎?
“戰火”甚至會轉移到母親身上。“都是你慣的,她要是嫁不出去,你可後悔去吧!”外婆責備母親“做不了閨女的主”——母親結婚,就是聽從家裏安排,外公看中父親有文化。
自己願意的,家裏不同意,家裏願意的,自己又不情願。那段時間,妹妹一直在搖擺。她想過“要不然就這樣嫁了算了”,但又不甘心就這樣委屈自己。
頻繁相親 一天見兩三個
那段時間,叔叔打來電話,説是一個建築公司招人,去山西做工。妹妹問都沒問,就去了山西。
走了沒多久,王峰就發來消息,告訴她要結婚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李超也在電話裏問她:你要願意,咱們年底就結婚;你要不願意,我今年肯定是要結婚的。
果然,到了年底,姥姥告訴妹妹,李超結婚了。
妹妹想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對待婚姻能如此草率,好像是到了年齡急于應付差事,如同一個木偶被急于“抱孫子”的長輩們提拉著。
事實上,村子裏,年輕人被逼婚生子情況非常普遍。除了在外地工作脫離老關係網生存的,那些找不到合適的或者不太想結婚的年輕人,都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家人再次埋怨妹妹沒抓住機會。妹妹也提過當時心情很復雜,李超很適合結婚,但兩人真的沒有感情。她還是堅持,結婚要找相處舒服的才行。
此後,在山西工作期間,她還談了個對象。對方比她大7歲,很有想法也很體貼,但家裏覺得年齡差太大,而且男方條件不好,還是外地人怕兩地分居,完全不同意。
最終,妹妹放棄了這段感情。相了這麼多次不行,她特別傷心,每天都很消沉。
她開始消極面對相親。“嫁誰不是嫁”,她降低了預期,進入最為頻繁的相親階段,有時一天能見兩三個。
置于放大鏡下的相親家庭
這幾年,妹妹陸陸續續通過媒人得知,相過親的那些男孩,都結婚了。
在林州,結婚意味著“負擔”,部分家庭甚至返貧。六萬,八萬,甚至一二十萬的彩禮,還要在城裏買房買車,這對于打工家庭而言,只能是負債累累。
年輕男孩們鮮有能力承擔自己的結婚開銷,絕大部分需要上面兩代老人背負。一兒一女的家庭輕松,女兒的彩禮往往可以為兒子娶親湊一筆不小的份子。有兩個兒子的家庭就慘了,不但老大説親更難,娶到兒媳後,負債累累的父母還得外出打工,為老二娶妻攢錢。
每個男方家庭都會被置于放大鏡下來回檢視:一家老小會不會賺錢?父母有沒有遺傳病和重症?男孩交際能力活絡不活絡?準婆婆多少歲,身體咋樣,有沒有力氣在未來幫助照顧孫子?
女孩也輕松不到哪裏去。無論我們多不願意面對,在老家相親市場,女性最被看中的價值,就是生育,再就是長相、身高和脾性。
像妹妹這樣,過了25歲還沒出嫁,在相親市場上的籌碼會越來越少——當大多數適齡青年步入婚姻,那些不具備自我獨立能力的年輕人,只能貶值,最後灰頭土臉。這反過來,又強化早婚早育的合理性。
到了去年,妹妹的處境開始不妙。很少有人再為她説媒,甚至有的與同行達成共識:她要求太高,某某家條件那麼好都不嫁。
妹妹也意識到,感情不順利,婚姻不自主,與家裏過度干涉有關,但根本原因,還是自己經濟和精神上,沒有實現自立。她很羨慕我考上大學,然後自由戀愛,經濟獨立,不必經歷她所經歷的一切。
為有效遏制農村婚喪陋習和不良社會風氣,林州市去年11月發布《紅白事參考標準》,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彩禮總數控制在3萬元以內(包括訂婚、結婚)。提倡“不要房、不要車,自己家業自己創”的自強創業觀,摒棄因婚借貸、婚後還賬尤其是讓老人背賬還賬等陋習。
可能是受有些相親對象結婚不久即離婚的觸動,家人也慢慢想開了,他們更願意和妹妹一起等待合適的那個人。
外婆暫時擱置信奉了一輩子的“女人就要趕緊嫁出去,找個依靠”的想法。她曾經因為妹妹的婚事,急得整夜整夜睡不著覺,現在不再催促她。
母親發現,這個社會沒有文化的人,跟有文化的人,活法大不一樣。她全力支援妹妹學會計,並多次提及,很後悔當初妹妹厭學不想讀書時,家裏沒有強迫她繼續讀下去。
妹妹也不那麼著急了。去年,她考過初級會計後,在城裏一家旅遊文化公司穩定下來。雖然收入不算高,但她非常滿意,認識了一群很談得來的同事。
她們在工作之余,聚餐、逛街、看電影,有的相親次數比她還多,年齡也不小了,但都不著急結婚。
妹妹説,新的一年要好好工作,當然,相親還是要繼續,如果遇到合適的,就出嫁。
■ 同題問答
新京報:用一個詞來總結下2017年。
妹妹:挺好的,初級會計證考下來了,家裏房子裝修好了,工作也有了著落,而且這個工作是自己比較滿意的。
新京報:過去一年家鄉最大變化是什麼?
妹妹:家鄉修了三個天橋,而且有一個很大的商場,道路都加了護欄,明顯看到了林州的發展。
新京報:新的一年有什麼願望和規劃?
妹妹:願望是好好工作,找到自己的感情歸宿。
新京報:你最關心的社會問題是什麼?希望怎麼改變?
妹妹:農村的大部分彩禮是6萬、8萬,有的會要一二十萬,對家庭來説負擔很重。希望現在的年輕人,最好還是以感情為基礎,彩禮都是身外之物,只要好好奮鬥,什麼都會有的。(記者 李驍晉)(文中相親對象均為化名)
-
連相親小夥都説自己是做區塊鏈的 誰在炒作區塊鏈
區塊鏈最近很火,火到啥程度,杭州有個小夥子在婚戀網上相親1個多月沒姑娘搭理他,後來加了個自己是“區塊鏈工程師”的標簽,幾天就收到200多封私信。2018-02-02 08:41:53
-
民警救下輕生女圈粉無數 派出所值班電話成相親熱線
1月12日下午2點18分,石橋派出所轄區內某小區16樓樓頂,一女子要跳樓輕生。現場,民警汪豪斌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翻出樓頂護墻,托舉輕生女子近一分鐘,和同事、市民一起合力將輕生女子救下。2018-01-18 08:13:49
-
內蒙古:400多家中小企業現場“相親”
兩面企業名牌墻分列會場入口,近百張洽談桌一字排開,專業的洽談助理團隊準備就緒……2017-12-11 17:15:20

-
説起年味兒 你心中是什麼樣的?
2018-02-14 09:58:59
-
用這份養胃攻略,討好你的腸胃!
2018-02-14 09:58:59
-
年終獎明明比別人高,可為啥到手後卻少了?
2018-02-14 09:58:59
-
除夕內涵如此豐富,怎麼能只知道吃餃子?
2018-02-14 09:58:59
-
情人節緊跟春節,單身的你還好嗎?
2018-02-14 0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