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消息,近年來不少地方“流行”推手機政務軟件,提出“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原本是樹立政府形象的好事,但一些政務軟件卻問題百出,備受詬病,成了形象工程。
央視記者嘗試用不同的手機,下載了近40款政務軟件進行體驗。其中近二分之一都無法正常使用,可以使用的當中,大部分用戶評分都不足3分。其中,山東政務服務軟件在安裝完成之後,一點開就出現了閃退的情況。福州市晉安區的政務軟件,瀏覽量並不多,大約每條資訊的瀏覽量都在100次上下,然而當記者再次點開後,發現這條資訊的瀏覽量增加了10多次。點擊其他資訊,也出現了一樣的情況:每點擊一次,瀏覽量就會增加10多次,很明顯這是數據造假,也很明顯説明這些網站幾乎無人關注。某省辦公廳的工作人員跟暗訪記者直接挑明了説:“這款軟件辦不了事,辦理不行、申報都不行。誰告訴你這款軟件能辦事的?”
甚至,當群眾反映政務APP不好用,很多政府部門的回答都是説“還沒弄好,還在建設當中”。但對外卻宣稱“互聯網+政務”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紛紛在官網上亮出自己的成績單。
為什麼一擁而上的政務APP很多成了雞肋?並不是説開通政務APP的本意不好,真心做好它,APP是能給社會帶來高效,給群眾帶來方便的。如果僅是為跟風,或者為投領導所好,本著寧願花錢做樣子也要跟上“潮流”的心理,匆忙上馬各種政務APP,卻沒有“民之所需我之所急”的責任心,或者因時間倉促,相關産品與用戶多樣性實際情況不匹配,很少關注公眾的用戶體驗,這就造成有些政務APP軟件形同雞肋,變成了一些官員可以吹噓的“漂亮的政績”,最終整成了“僵屍網站”。難怪群眾要説怪話:為什麼形同虛設?因為都能在網上辦了,那還怎麼來吃拿卡要啊?
據了解每一款政務APP軟件的開發成本都在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不等,並且後期還有高額的運營費用。花費巨資反倒收到這樣的效果,到底要怪誰?
政務APP開發和後期運營成本不小,開出之後,維護與運營是都要有專人打理才能經營好的。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官員問責機制,倒逼官員自查自糾,把互聯網+政務真正落實到位。如今有些部門這種不作為、缺乏公共服務動力的狀況,除了空耗國家資金,是幫不了老百姓什麼忙的,還真不如一刀了斷,早點瘦身——取消罷了!
互聯網+政務模式本意在于跟上互聯網時代思維,簡政放權,轉變服務理念,方便群眾辦事,提高行政效率。發展電子政務,可以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本質上是要求政府改變工作方式,變管理為服務。可一些部門不願意改變原本的工作方式,但是卻想要跟時髦的互聯網扯上關係,為政績添點色彩,這樣情況下産生的手機軟件注定只能是個形象工程。但面子工程做得再好,若沒有績效考核或追責制度的跟進,那麼是不會收到效果的,結果就如同幾年前流行的政府網站一樣。只有真真正正把群眾小事當大事,從內心重視起來,才能變面子工程為惠民工程,才能讓老百姓真真切切體會到新時代互聯網帶來的紅利,不然都是勞民傷財。(項向榮)
-
“直播政務述職”是與民溝通良機
社會各界對政務部門績效考評的打分、關注,本身就是一種在場的監督,還原了政府工作必須對人民負責的施政常識。2018-02-09 09:53:20
-
保護個人隱私,加速政務公開標準化
正在修訂中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不妨有針對性地強化與隱私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銜接,明晰信息公開與隱私保護的邊界,並對相關責任作出明確界定。2017-11-15 08:44:26
-
[及時點]撥打政務熱線不能像是“買彩票”
開通政務熱線,不就是為了方便給老百姓解決問題嗎?既然開通了,就要能打得通;不僅要打得通,還要能解決問題。2017-09-24 16:56:43

-
“免押金”將是一場影響未來的商業革命
2018-02-12 08:48:52
-
如何發揮好大城市虹吸效應的正面影響?
2018-02-12 08:48:52
-
喝藥能用酒“送”藥嗎?小心病情加重還傷身
2018-02-11 13:18:58
-
共有産權住房讓北漂看到安家希望,點讚!
2018-02-11 13:18:58
-
你回家了還是在路上?春節節前高峰來臨
2018-02-11 13: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