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1月20日電(張萌、劉慧)證監會19日通報,2016年以來,立案稽查編造傳播證券期貨虛假資訊相關案件7起。虛假資訊傳播由前幾年的“廣場式”公開散布為主,轉變為“茶坊式”社交網絡集聚、傳播後轉公開為主。
相關案件顯示,從虛假資訊的類型看,惡意編造監管動向甚至監管政策的明顯增多,相關案件比重達到75%,甚至出現為牟取私利編造監管機構將調查“做空勢力”的謊言。
從虛假資訊傳播路徑看,由前幾年的“廣場式”公開散布為主,轉變為“茶坊式”社交網絡集聚、傳播後轉公開為主。有的人將微信群或朋友圈內的不實資訊變造拼接、惡意刪減、修改信源、篡改標題後公開散布,造成嚴重後果,還有財經網站過度依賴自動抓取軟件,在資訊審核方面嚴重失職。
從涉及的市場領域看,虛假資訊的編造傳播已經不限于證券市場,開始向期貨市場蔓延。有關人員以上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中國蛋品流通協會”等所謂期貨行業組織的名義編造傳播虛假資訊,嚴重影響“滬鎳1601合約”、“JD1609合約”等期貨合約價格。
從違法主體上看,個別媒體、自媒體工作人員為吸引眼球屢次作案,最近2年此類人員涉案數量佔到此類案件總量的71%。
2017年,證監會先後對上海有色金屬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陸某宏編造傳播虛假資訊、同花順網絡傳播誤導性資訊、曾某雄編造傳播期貨市場虛假資訊等案件進行了嚴肅查處,將馬某超編造傳播“中紀委淩晨重大指示,A股相關負責人員受全面調查”虛假資訊行為移交公安機關採取治安處罰措施。
相關新聞
-
我國將著力解決網上虛假資訊詐騙、倒賣個人資訊等突出問題
2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著力解決網上虛假資訊詐騙、倒賣個人資訊等突出問題。2017-12-20 22:22:46
-
證監會查處一起編造虛假資訊擾亂期貨市場行為案件
近日,證監會查獲一起以所謂“社團組織”的名義、以聯名公開“舉報信”的方式、通過互聯網媒介編造傳播期貨市場虛假資訊的典型案件。廣大投資者可從權威機構、正當渠道獲取資訊,對非正常渠道發布的各類證券期貨資訊保持警惕,以免遭受違法不當行為侵害。2017-11-17 18:31:04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
“大寒已過臘來時”,盤點那些與大寒有關的詩句
2018-01-20 10:34:19
-
網安工程師遇電信詐騙用木馬“反制”
2018-01-20 10:14:49
-
飛機上開啟“開機模式”會向旅客收費嗎?
2018-01-20 10:11:14
-
如何讓醫院“先看病後交錢”舉措不尷尬?
2018-01-20 09:20:46
-
學生“快閃”送別退休教師 退休教師談感想
2018-01-20 09:11:46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