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月15日電(記者明星)記者日前從“湖南考古匯報會”獲悉,2017年湖南考古勘探、考古發掘、文物保護、科技考古獲得一係列成果,陶瓷考古有很多亮點,尤其是漢晉窯址的收獲頗豐。湖南考古還首次走出國門,在孟加拉國一處佛教古城遺址取得重大發現。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介紹,湖南衡陽大浦洋塘山墓群與窯址搶救性發掘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獲,首次在湘江中遊發現了年代銜接、演變序列清楚的漢晉龍窯,其中有3座窯址為目前湖南所發現的最為完整的漢晉時期龍窯;漢代印紋硬陶窯址的發現不僅為大浦機場漢代墓葬出土的硬陶找到了窯場,更是為湘江中遊地區大量印紋硬陶的産地提供了線索。
湘陰岳州窯在2017年的主動發掘中,首次明確發現了東漢時期岳州窯的窯爐,解決了長期以來對岳州窯東漢時期窯爐形制的疑惑。郭偉民説,岳州窯的發現,再次證明湘江下遊確實是早期青瓷的起源地之一。
長沙銅官窯遺址考古發掘揭露的遺跡遺物表明,唐五代的石渚是長沙銅官窯窯業産銷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泥坑、瓷土礦帶以及較多彩繪瓷器的發現證實了唐五代石渚制瓷活動的繁榮,特別是具有外銷瓷風格瓷器的出土,證明石渚片區也是長沙銅官窯外銷瓷的産地之一,是中晚唐海上絲綢之路和中外物質文化交流的重要端口之一。
郭偉民介紹,此次發掘所在區域被當地村民稱為“樊家坪”(音),而“石渚”和“樊家”均見于黑石號沉船,黑石號沉船著名的“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記”褐書題記碗,極可能就出自于此地。這一重要發現為長沙銅官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站之一提供了鐵證。
匯報會還介紹,由湖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參與的中孟聯合考古隊2017年對孟加拉國毗訶羅普爾古城納提什瓦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揭露出一座塔院和僧院的綜合體,其中神殿2號形態獨特,當屬2017年度全球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中孟聯合考古隊中方領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柴煥波表示,考古發現和研究表明,毗訶羅普爾遺址能代表一種建築群的傑出范例,或為一種已消逝(或模糊)的歷史傳統提供一種特殊的見證。而且它還與地方史的重建、佛教文明傳播、中孟交流這些重大主題聯繫在一起,意義非凡。

-
徵集丨2018“我向總理説句話”網民建言
2018-01-14 10:53:24
-
【攝影徵集】謝謝你溫暖我丨向低溫下的勞動者致敬!
2018-01-15 18:34:09
-
直播答題贏大獎,是"最虧本的知識變現"?
2018-01-15 10:06:52
-
【時空新聞】分類調控!這些城市限購"松綁"
2018-01-15 10:07:27
-
流感中招前後如何應對
2018-01-15 1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