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成都12月6日電(記者童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公布,在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羅家壩遺址新發現距今5300年至4500年之間的新石器時代遺存。
羅家壩遺址位于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地處秦、楚、巴、蜀文化交界處,是我國目前所知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巴文化遺址,同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一樣,改寫了長江上遊文明史。此次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存,不僅年代更早,更表明羅家壩遺址同時還是一處十分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據了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對羅家壩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300平方米。遺址的文化層堆積厚度1.5米至3米,涵蓋新石器、商周、漢代三個時期,共清理了不同時期的墓葬、灰坑、溝等各類遺跡近百處,出土了陶器、石器、銅器、鐵器等各類小件近千件。
據現場考古發掘負責人陳衛東介紹,漁獵、採集經濟在羅家壩遺址的生産模式中佔據了重要地位。羅家壩遺址的發掘,立體式地呈現了嘉陵江流域新石器時代的自然環境、生産生活方式。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認為:“羅家壩遺址出土遺物豐富、器物演變序列清晰,是嘉陵江流域目前發現的堆積最厚、延續時間最長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對探討長江上遊地區文明進程與演進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
浙大女孩6年跨越4個專業,會燒菜成廚神(圖)
2017-12-06 10:57:27
-
人工智能時代,也不是所有崗位都會被搶走!
2017-12-06 10:57:27
-
流感高發季到來,如何預防流感?
2017-12-06 10:57:27
-
持證排污 新版排污許可證核發在多個行業展開
2017-12-06 10:57:27
-
公開性侵未成年人犯罪人員信息,有用嗎?
2017-12-06 09:13:01
熱帖
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