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兩個季度增速達到6.9%,展現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而目前的經濟回升,要從“短周期反彈”演變為經濟企穩,也需要結構性改革加速。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3814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9%,二季度增長6.9%。
相比較去年的6.7%以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所確定的6.5%左右增速目標,這一經濟數據超過了市場預期,展現出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令人鼓舞。正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所説的,“概括上半年經濟運行的特點,可以有兩句話:一是穩的格局更加鞏固,二是好的態勢更加明顯”。
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7%,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7%,四季度增長6.8%,而今年前兩季度增長都達到6.9%,經濟企穩跡象凸顯。如果未來幾個季度中國經濟仍然能夠維持這般增長,經濟企穩將成為可能。
6.9%的經濟增長是建立在多項經濟利好基礎上的,包括工業生産加快、企業利潤快速增長、民間投資增速回升、市場銷售增長加快、進出口快速增長,這也符合包括PMI在內的多項先行指標所預示的經濟景氣度上升。經濟領域出現的更多的積極變化,可以更好支撐中國的持續增長。
比較各國經濟增長,6.9%的增速依舊是非常高的。中國經濟能夠取得這樣的增長,確實可喜。
那麼,現在可以説中國經濟底部已經確立了嗎?恐怕仍為時尚早。
最近幾個季度的經濟回升,跟“去産能”政策下企業補庫存密切相關,但這畢竟不是真實需求帶來的。企業補庫存帶來的生産回暖,能否持續下去,還存在變數。
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來到中高速增長,既有經濟增長的規律作用,背後根源還是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
最近幾年,盡管我國服務業佔經濟比重逐步上升,達到54.1%,但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別增長13.1%和11.5%,增速分別高于規模以上工業6.2和4.6個百分點,這是好事。但我國高新制造業想要在全球范圍內佔據重要領先地位,尚需時間——勞動力、土地成本不斷抬升之下,制造業企業的壓力亦在增加。
另外,中國經濟特別是金融領域的風險在不斷加大,經濟風險的提升也給未來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國務院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也是著眼于此。
謹慎地看,眼下的經濟回升,仍屬短周期反彈,是對此前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一次“抵抗”。未來是否能演變為經濟企穩,還要觀察。畢竟,在結構性矛盾沒有解決之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將長期存在。
但能有目前這樣的經濟回升,也是不容易的——現在中國經濟規模已居世界第二,基數增大,能保持這份增速,實屬不易。這其實也給決策層贏得更多進行結構性改革的時間,化解高杠桿風險,實現中國經濟順利轉型,而奮力改革下,中國經濟也更值得期待。(社論)
-
工業化是經濟騰飛必由之路
我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最大的工業化國家。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國就是最強的工業化國家,因為在制造業內部的産業結構梯隊中,我國目前依然處在從低端向中端轉變的關鍵時期,而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化強國牢牢佔據工業王國的皇冠。中國的工業化依然任重道遠,切不可偏離工業化道路盲目追求服務業。2017-07-16 09:00:02
-
新華社評論員:做好金融工作,服務經濟發展——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科學分析金融工作面臨的形勢與任務,闡明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則,提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2017-07-15 23:49:44
-
共享經濟助推治理升級
共享經濟導致的新問題新挑戰,需要新方式新舉措。墨守成規,老辦法治理新事物,只能給新興經濟套上枷鎖,難以前行。2017-07-10 08:57:53

-
中國經濟短周期的驚喜與長周期的向好
2017-07-17 16:02:10
-
鄉村的廣場舞跟大城市的最大區別
2017-07-17 09:11:13
-
你關心的問題來了,異地養老就醫結算這樣辦
2017-07-17 14:32:41
-
“青年”是如何被發現的:找到青年的歷史維度
2017-07-17 13:13:27
-
老師説了,千萬別讓孩子暑假養成這6個壞習慣!
2017-07-17 14: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