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4月15日新媒體專電 題:“好奇心”引領的“科學奇遇”——解碼菠蘿科學獎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魏董華 朱涵 黃筱
5000年前的國産啤酒什麼味道?大小熊貓為了吃進化出第六指?一個泳池裏平均有140瓶尿?鍛煉太多是一種病?……被稱為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的菠蘿科學獎14日晚在杭州頒獎,一批看似賣萌搞笑,實際上卻嚴肅嚴謹的科學研究受到了褒獎。
菠蘿科學獎是浙江省科協支持,浙江省科技館與科技媒體果殼網合力打造的科學獎項,從2012年開始頒發。寓教于樂,讓更多公眾走近科學是設立該獎項的初衷。看似娛樂的背後,是對科學本質的嚴肅追求。讓我們跟隨這趟“科學號”列車,在好奇心帶領下,駛向充滿未知和樂趣的大千世界。
第一站:解碼
載著好奇觀眾的“科學號”列車首先來到第六屆菠蘿科學獎頒獎現場。從今年獲獎的9個研究中,選取3個為大家解讀一番,看看好奇心是如何驅使科學家刻苦鑽研的。
【化學獎】五千年前的國産啤酒
【獲獎者】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考古項目組俞霖潔等
【解碼】考古學家在陜西省米家崖發現5000年前中國人就釀造出啤酒的證據。科學家已經“解碼”出這款上古啤酒的配料表了。
俞霖潔説,不同植物的淀粉有著不同的顆粒結構。科學團隊在米家崖發掘出的瓶瓶罐罐上找到了541種淀粉粒,利用不同植物淀粉粒的形態差異,對這些淀粉粒進行比對,得出了大致的原料配比。
【生物醫學獎】為了吃,大小熊貓都進化出六指
【獲獎者】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保護遺傳學家魏輔文、胡義波團隊
【解碼】大熊貓和小熊貓早在4000多萬年前就踏上各自演化的道路,卻在今天都長有一個“第六指”。在所有動物類別裏,只有它倆有這個獨特的結構。
胡義波説,這根“手指”並不是真的手指,而是增生膨大的腕部籽骨。大熊貓和小熊貓幾乎都靠吃竹子為生,這根多出來的拇指幫助它們能夠靈活地抓取竹子。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趨同演化現象——兩種親緣關係較遠的動物,在適應相似環境的過程中,演化過相同或相似的性狀。
【心理學獎】鍛煉太多可能也是一種病
【獲獎者】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運動醫學博士喬納森·張
【解碼】30多年前,華裔科學家喬納森·張就研究發現“一天不跑就要死不活”的跑步“狂魔”們和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患者有著相似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傾向。 喬納森·張發現,鍛煉成癮者的身體活動,既是一種應對機制,又是一種強迫行為。普通人鍛煉之後,身體和精神都會變得更好。對于鍛煉成癮者來説,鍛煉的愉悅比普通人高出許多,所以他們下一次會練得更多。
第二站:回顧
迄今,菠蘿科學獎已經舉辦6屆,為50多項嚴肅又有趣的研究頒發了獎項。
第二站,“科學號”列車來到“名人館”。菠蘿科學獎頒發過哪些讓人大喊“原來這也可以”的獎項呢?
【2012年“心理學”獎】數錢能減輕疼痛
中山大學心理學教授周欣悅的團隊通過500人次的實驗發現:金錢可以緩解疼痛,包括生理疼痛和社會排斥的疼痛。
周欣悅説,課題組在實驗中將被試者分成兩組,一組數紙,一組數錢,然後讓他們都將手指放入溫水,再放入熱水,之後報告在熱水中的疼痛感。“與數紙的一組相比,數錢的一組疼痛級別更低。”
【2016年“生物醫學獎”】蒼蠅通過搓手洗澡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疑惑,為何蒼蠅總在搓手?”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的胡立德教授通過細致的觀察,分析總結出動物“蹭”“撣”“搓手”等清潔身體的8種方式。
知道動物如何洗澡有什麼用?胡立德説,他的發現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一些動物依靠自身細微的毛發來保持清潔,“如果宇宙空間站裏的太陽能板有一層毛,就可以起到防塵的作用。”
【2015年“數學獎”】一個棒棒糖能舔多少次
紐約大學柯朗數學科學研究所博士黃金紫把棒棒糖放在一根被水流衝刷的管道中,通過延時攝影拍下棒棒糖的溶解過程:不管棒棒糖原來是什麼形狀,水流速度多少,其在即將完全溶解時幾乎都是月牙形。而直徑1厘米左右的棒棒糖,大約要1000次才能舔完。
黃金紫説,團隊本意是研究制藥、化工領域和自然界的物質溶解的速率,是一個非常嚴肅而嚴謹的數學研究。
除了上面列舉的研究外,還有諸如“早撒謊的孩子更聰明”“男生追女生的數學模型”“加薪有助于戒煙”等各種“腦洞大開”的科學研究獲獎,不少獲獎獎項甚至是科研道路上的“歪打正著”。
“雖然‘有趣’成為菠蘿科學獎重要的評選標準之一,但菠蘿科學獎的獲獎者都是真正的科學家,入選作品必須在正規雜志或者學術交流會議上發表過。”浙江省科技館館長李瑞宏説,相比較于美國的“搞笑諾貝爾”對科學界充滿諷刺和自嘲,菠蘿科學獎旨在讓更多公眾了解科學,也讓科學走近公眾。
“現在很多科學家都會把獲得菠蘿科學獎作為重要的經歷寫進簡歷。”李瑞宏説。從“橫空出世”的獎項到被科學家寫進簡歷,菠蘿科學獎正在成為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老百姓對話的橋梁。
第三站:一封“來自伽利略的信”
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好奇心”是珍貴的品質。科學的勝利,往往也是好奇心的勝利。
“在我的科學研究中,好奇心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驅動我去探索大腦運作機制,使我成為一名科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蒂姆·亨特在今年的菠蘿科學獎頒獎現場説。
“科學並不總是高深冰冷、枯燥難懂的,科學也是可親可愛的,也會逗趣賣萌。這一點對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和科學素養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連續兩年帶著11歲的兒子參加了菠蘿科學獎頒獎的杭州市民張成説。
“科普朝著趣味化的方向發展,這也意味著科普越來越朝著富有活力的方向發展,趣味性實際上也是激發公眾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不可或缺的手段。”菠蘿科學獎顧問李象益認為。
第一屆菠蘿科學獎頒獎時,組織者以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口吻寫了一封信,用穿越時空的方式從16世紀的比薩城發至頒獎現場。最後,讓我們重讀這封信,結束今天“科學號”列車的旅程。
伽利略的一封信(節選)
在我小時候,也聽説過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故事。他們有的勤奮執著,有的癲狂不羈,但我很快就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好奇。我曾一度好奇于他們的這種好奇,直到後來,我發現自己身上也一直藏著這樣一種好奇。
我也發現,很多科學工作者願意享受孤獨,將一生都埋在寂寥的實驗室和冰冷的數據圖表裏,我猜一定也是因為這種好奇。對絢爛星空的好奇,對浩瀚宇宙的好奇,對奇幻未來的好奇,對人類本身的好奇,對昆蟲如何尋找同伴的好奇,對雨後清新氣味的好奇。
我常常想,每一次真理與謬誤的更替,大概都來源于最初的好奇吧,科學的勝利,往往就是好奇心的勝利。在漫長的幾十萬年裏,好奇應該才是這個世界能夠始終進步的第一推動力,如果要投選人類身上最寶貴的品質,我一定會將這一票投給“好奇”。
有太多人醉心于科學本身的美好,不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否能夠獲得足夠的聲望和地位,甚至,連一句真誠的認可他們都不曾得到過,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頒發“菠蘿科學獎”。我們想向所有人證明,你已經做成了一件事情,也想向你證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一樣的人,你們其實從不孤獨。
我清楚,或許像你們,也像我這樣的人,有時不得不為自己的好奇心遭受嘲諷和誤解,但請你們相信,無論何時,“好奇”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愛惜的珍寶。
最後,我由衷的讚美每一位獲獎者,就像你們也曾經褒獎我一樣。
祝賀你們,請繼續前行。
向好奇心致敬!
-
菠蘿科學獎揭曉:一根棒棒糖可以舔1000次
4月14日晚上,2017年菠蘿科學獎頒獎典禮在杭州舉行。在現場與直播平臺數十萬觀眾的笑聲和讚嘆聲中頒出了九大獎項。2017-04-15 15:51:59
-
山東發放“小升高”企業財政獎補資金激勵創新
山東省近日向465家小微企業發放財政獎補資金,用于激勵這些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2017-04-15 13:02:57
-
我國科學家“編寫生命密碼”意味著什麼?
中國科學家近日利用化學物質設計並合成了4條酵母人工染色體,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編輯評價這項研究是“裏程碑式的成就,會給生命科學領域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2017-04-14 08:18:04

-
【活動】古裝人像外拍 攝影有獎徵集:賞花人
2017-04-11 20:21:29
-
好消息!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後會怎樣?
2017-04-14 08:31:22
-
有關工資:4月份這些利好消息影響你我
2017-04-14 11:11:33
-
高鐵漲價,快來看看你家啥情況?
2017-04-14 10:56:02
-
警惕!手機這樣充電嚴重泄露隱私
2017-04-14 1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