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昌4月12日電 題:面向未來,通信衛星如何助力中國“天地互聯”?
新華社記者胡喆、白國龍
回首過往,航天事業高歌猛進;面向未來,通信衛星又將如何“展翅翱翔”、助力中國實現“天地互聯”?
通信衛星,顧名思義,就是幫人們實現信息傳輸的衛星,是當前信息社會的神經網絡。它具有通信距離遠、覆蓋面積大、信道質量高、通信容量大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國際、國內或區域通信、軍用通信、海事通信、電視廣播等領域。
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算起,我國通信衛星事業已歷經40多年。
目前,我國已形成固定通信廣播、移動通信、數據中繼等衛星通信技術服務體係,在軌民(商)通信衛星16顆,轉發器總數量達273個,構建了北京、香港、喀什三地互聯互通的衛星測控和業務監測網絡,建成了連接南亞、非洲、歐洲和美洲的衛星電信港,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衛星通信服務能力。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實踐十三號衛星係統總指揮周志成説,在國家對通信衛星事業的支持下,我國已拿到14顆通信衛星整星出口的國際訂單,成為世界上少數能自行研制大型通信衛星並提供商業出口國家。
“成就不凡,但也應看到我國與美、歐等航天強國在衛星技術水平、産業規模等方面的差距。”國防科工局係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坦言,國內民商通信衛星多為傳統的C、Ku頻段轉發器,容量有限;我國通信衛星平臺整星功率及有效載荷功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明顯;在實踐十三號衛星之前,我國在寬帶多媒體通信衛星等新領域的應用尚屬空白。
趙堅表示,為推動通信衛星技術及産業快速發展,我國正積極作出部署:
一是加快新一代大容量衛星公用平臺——東方紅五號平臺的研制。作為我國第五代通信衛星平臺,它的整星輸出功率將達28千瓦,有效載荷重量1500千克,載荷功率18千瓦,平臺設計壽命16年,主要性能指標超過目前現役的國際主流衛星平臺。首顆基于該平臺的試驗衛星“實踐十八號”也將于今年6月完成發射。
二是推進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實施。按《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部署,至“十四五”,我國將新增建設22顆通信廣播衛星,其中全新研制的通信衛星有5顆,包括L移動多媒體廣播衛星、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整星容量超過100Gbps的超大容量寬帶通信衛星、高承載比寬帶通信衛星、全球移動通信星座科研星等。
三是啟動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重大科技工程建設。這是我國面向2030科技創新,啟動的新一輪重大工程之一,將按照“天基組網、地網跨帶、天地互聯”的思路,以地面網絡為依托、天基網絡為拓展、天地一體化為手段,通過天基骨幹節點、天基接入節點及地面骨幹節點構成全球覆蓋的天地一體化網絡。計劃于2030年前實現全面服務,大幅提升我國衛星通信服務能力,並推動我國電信服務網絡向全球服務的轉型升級。
“今後一段時期,是我國衛星通信産業實現跨越發展的機遇期。‘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國通信衛星事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做好政策保障,也需要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推動。”趙堅説。
-
實踐十三號衛星成功發射 開啟中國通信衛星高通量時代
4月12日19時04分,我國實踐十三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首顆高通量通信衛星,通信總容量達20Gbps,超過我國已研制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總和。2017-04-12 20:41:57
-
用“星語”化解“交流的無奈”——專家揭秘中國首顆高通量衛星實踐十三號
新華社西昌4月12日電題:用“星語”化解“交流的無奈”——專家揭秘中國首顆高通量衛星實踐十三號2017-04-12 20:32:29

-
被刷屏的諾如病毒有多可怕?你想知道的全在這裏
2017-04-12 10:49:31
-
農村彩禮賬單,你絕對想象不到…
2017-04-12 10:39:56
-
【活動報名】4月16日,北京西山森林公園春季人像外拍
2017-04-11 20:21:29
-
“達康書記”想不火都難!這麼多細節都是精心設計
2017-04-12 10:27:01
-
衡水一中為何得到如此截然相反的評價?
2017-04-12 10: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