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3月25日電(記者張玉潔)春風把新芽從茶樹裏吹出,茶農高店奎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到來了。
今年35歲的高店奎,在家鄉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水蒿坪村經營著20畝茶園。一周前,他從鄰鄉請來10余名採茶工,開始了今年的春茶採摘。
“這一個月是採茶的最好時節。1斤龍井能賣到2000多元,採二三十斤沒問題。”高店奎説。
文縣是“北方裏的南方”。它歸屬甘肅,溫潤的氣候與相鄰的四川更接近,野生大熊貓常在這一帶的山林裏出沒。
文縣的種茶歷史已有百年。但在高店奎的印象裏,兒時村上種的都是小麥等糧食作物。被貧困所擾的農民,指望著種田喂飽肚子。
“砍柴盜獵,都是為了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綠綠的山被‘剃了頭’,一塊一塊都禿了,野生動物也見不著了。”水蒿坪村支書高清明説。
1999年,隴南在全國率先啟動退耕還林工程,被“剃了頭”的自留山漸漸綠了起來。在政府引導下,水蒿坪村逐步調整種植結構,全村1200多畝耕地如今已全成茶園。
“種茶收入比種糧收入高10倍都不止。”高店奎不僅自己種茶,還收茶販茶。今年春節前,他家買進了一輛新車。
茶園與青山,不僅留住了村上年輕人離鄉務工的腳步,更吸引了外地的商旅。
“比起麥子,茶葉對環境的要求更高。大環境好,茶葉品質才能好。”高清明説,“遊客也是衝著我們的青山綠水來的,包包裏裝著錢就是來花的,就看我們怎麼動腦筋把錢給掙了。”
2013年至今,村上共有6戶人家開起了農家樂。白天賞景、夜裏觀星的“桃花源”式生活,與茶葉一起,成了水蒿坪村最俏的商品。
高清明説,老百姓感受到了環境帶來的好處,對環境保護更上: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早已替代柴火;村上組建起15人的林業巡護隊定期巡山,“人人都是護林員”的意識深入人心。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袁峰曉説,這兩年紅外相機捕捉到野生大熊貓的頻次較高。“當地群眾享受到生態保護的紅利,口袋裏有了錢,靠山吃山的觀念也就自然變成了靠山護山。”
如今,水蒿坪這個132戶人的西北茶鄉,已經有10多戶人家有了小汽車,不少人也琢磨著開個農家樂。
“你覺得啥是綠色發展呢?”記者問高清明。
“我們這兒就是綠色發展。山青了,人們生活好了,就是綠色發展。”他説。
-
小水果引發大轉型:“高價”草莓背後的全産業鏈發展模式
“這個白色草莓學名‘桃熏’,又稱‘白雪公主’,是從日本引進的品種,營養成分非常高,那個紅色的草莓我們取名叫‘初戀’。在這些“天價”草莓的背後,是一個普通的陜西關中農業小鎮和龍頭企業海升集團聯手探索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精彩故事。2017-03-24 10:42:39
-
專訪:中國能源綠色轉型具有全球意義——訪世界經濟論壇能源工業專家埃斯彭·梅爾赫姆
在世界經濟論壇任職的能源工業專家埃斯彭·梅爾赫姆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經走上能源消費綠色轉型之路,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轉型具有全球意義。2017-03-24 09:53:01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即便有戶口 他鄉也未必成故鄉
2017-03-25 15:13:18
-
“90後”海歸如何給自己打分?
2017-03-25 15:13:18
-
數十億元共享單車“資金池”:錢去哪了?
2017-03-25 13:18:52
-
綜藝圈的天價片酬 會熱很久麼?
2017-03-25 15:14:42
-
探秘中央機關食堂浪費食物現象
2017-03-25 15: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