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3月5日電 題:“脫貧戶”劉清華:冬棗棚裏“種”出小康生活
新華社記者陳灝
“我能從貧困戶變成小康人家,全靠黨的好政策和‘第一書記’的幫扶!”近日,在山東省沾化縣臺四村,村民劉清華面對即將期滿離開的“第一書記”工作隊,感慨不已。
劉清華家曾是臺四村眾多貧困戶之一。山東省國資委2015年派出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進村時,她上有生病的公婆,下有還在讀書的兒子,全家守著幾畝冬棗地,一年收入一萬多元,幾乎沒有結余。
為了幫臺四村脫貧,工作隊結合當地冬棗種植傳統和“沾化冬棗”這一品牌,提出利用扶貧資金建設冬棗大棚的想法,希望借此提升冬棗品質和附加值,為農戶增加收入。工作隊隊長張慶旭介紹,建一畝大棚需要7000元,其中6000元由“第一書記”專項扶貧資金支付,農戶僅需要承擔1000元。
然而,整整一年時間,村裏沒一個人響應這項政策。“大家本來就窮,怕錢投進去白糟蹋了,不敢冒險。”劉清華説,當年冬棗收獲季節,駐村“第一書記”柴哲帶著村裏貧困戶,實地探訪工作隊幫鄰村建設的冬棗大棚。這一趟走完,“不信邪”的劉清華傻眼了。
“差不多的地,一樣的種法,他們一畝棗賣我們兩畝的錢!”對比之下劉清華深受刺激。回家之後,她咬牙借錢建了6畝大棚。
回報超乎劉清華的想象。2016年,冬棗市場遭遇寒潮,普通露天冬棗平均每斤售價不到2元,一些棗農連化肥和農藥的投入都沒掙回來。但村裏的37畝大棚冬棗由于錯峰提前上市,每斤平均價格在5元以上。劉清華説:“我去年種棗掙了8萬元。但如果沒建大棚,當年可能就白幹了。”
2016年11月,劉清華成功脫貧。有了積蓄的她流轉了20畝冬棗地,還給剛畢業的兒子娶了媳婦。她説:“有冬棗大棚做保障,再加上兒子和兒媳婦也開始拿工資,我們現在算是小康人家了。”
和劉清華一樣,臺四村其余39戶貧困家庭也在國家扶貧政策和“第一書記”的幫扶下全部成功脫貧,臺四村成了當地脫貧典范。
擺脫了物質貧窮的人們,開始追求文化上的豐富。在“第一書記”的幫助下,村裏建起了文體活動中心。農閒時候,劉清華喜歡和其他婦女一起,到這裏跳廣場舞、打乒乓球。她説:“現在大家日子好過了,連人都更和氣了。這樣的生活,城裏來的人都羨慕呢!”
-
廣西:高鐵成快捷交通線更成脫貧發展線
自2013年廣西進入“高鐵時代”以來,南寧鐵路局這個邊陲小局的旅客發送量增幅就穩居全國鐵路前列。2017-02-28 22:26:55
-
撐起脫貧的保護傘——寧夏開展“扶貧保”見聞
寧夏2016年在全區推行“扶貧保”,這份保險“大餐”,由政府埋單、保險公司“生産”、貧困戶專享,兜底保障“人、羊、地、錢”,為貧困戶撐起脫貧保護傘。2017-02-28 19:23:33
-
井岡山市全國率先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
記者戴煒亞報道:2月26日,中國江西網記者從江西省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江西省政府決定,批準井岡山市脫貧退出。江西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是全國脫貧攻堅年,井岡山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過程中,各項工作完成的非常扎實。2017-02-26 16:56:47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前11個月 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河北國企利潤同比增長83.2%科技人工智能2016-12-24 12
-
2017年“我向總理説句話”建言徵集活動
2017-02-21 09:55:26
-
降低法定結婚年齡能否提升生育率?
2017-03-05 08:37:24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雷鋒 你做過哪些好事
2017-03-05 15:19:46
-
為何説高考取消英語還不是時候?
2017-03-05 15:20:35
-
這樣對待共享單車可能會犯法……(圖)
2017-03-05 09: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