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讓農民享有平等權益"--從成都經驗看破解城鄉一體化難題
2012年11月12日 20:17:14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新華網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侯大偉、何宗渝)十八大報告就“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作了詳細闡述,在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國家試驗區和進行了10年城鄉一體化探索的成都市,引起了幹部群眾的廣泛關注和熱議。

    針對這一話題,記者聯繫成都工作實際,採訪了十八大代表、成都市市長葛紅林。

    關鍵詞一:財産收益

    【報告摘要】“依法維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會外故事】打著紫紅色領結、穿著黑色職業裝,儀態端莊、舉止大方……成都市雙流縣興隆鎮保水村村民湯炳瓊,如今在村子附近的一家休閒農莊任接待部的主管。住在一個設施齊全的現代化社區的她,每天按時上下班,晚上在家上上網,每月從銀行卡裏提取工資和獎金。每年,她可從村上領到一筆土地收益金……

    她告訴記者,三年前之所以願意搬進社區,最重要的並不是因為設施齊全和生活便利,而是因為當地政府為她頒了四個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和《集體資産股權證》。有了這幾個證,不管人到哪兒,原先在村裏的地還屬于她,土地的收益每年都能分紅。

    【代表連線】葛紅林説,成都市2008年啟動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核心就是要在切實保護耕地的基礎上,把農民的權利還給農民,以達到“還權賦能”的目的。

    關鍵詞二:社會保障

    【報告摘要】“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係建設”“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會外故事】成都市雙流縣劉家壩村村民李書瓊,7年前查出患有尿毒症,高昂的治療費曾讓她一度放棄治療,是成都市不斷完善的城鄉醫療保險制度為李書瓊兜起了“病有所醫”的“底”。幾年來各種醫療保險已為李書瓊的治療支付了24萬多元,政策內報銷比例高達70%。她感慨地對記者説:“如果沒有這麼好的醫保政策,我只能等死。”

    【代表連線】“成都統籌城鄉發展的改革,始終圍繞怎樣讓所有的城鄉居民都能活得有尊嚴、滿足所有城鄉居民都能過上更美好生活的原則進行的。”葛紅林説,早在國家有關政策和制度安排之前,成都就著力開展制度創新和工作創新,逐步構建起城鄉一體化的養老、醫療、就業等社會保障體係,達到了城鄉社保無縫銜接和自由接續,農民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享有更好的社會保障,減少了後顧之憂。

    關鍵詞三:公共服務

    【報告摘要】“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係”。

    【會外故事】今天,成都市所有鄉鎮街道和九成以上社區、五成以上行政村,都建立了就業社保服務站,服務標準也都做到了城鄉一致。成都市溫江區萬春鎮天鄉路社區是一個農村社區,自2009年7月建立城鄉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體係以來,村民們過去要到城裏才能辦理的就業、社保、醫保、勞動關係等70種服務項目,如今都可在社區就地辦理。

    【代表連線】葛紅林説,2003年以來,成都就開始了以“補齊農村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和短板”為目的的城鄉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通過大幅增加公共財政對農村的投入,強化農村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致力于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還在每個鄉鎮和大型農民集中居住社區建起了政務服務中心,將就業、社保、勞動維權等公共服務下沉到基層服務站辦理,把“群眾跑腿”變成“政府跑腿”。

    關鍵詞四:自治機制

    【報告摘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

    【會外故事】都江堰市鶴鳴村是成都市第一個農村産權改革試點村,全村總計620多戶、1700多人,由于新生和婚嫁等原因,有220多人在“人等地”,承包地多年沒有調整,出現了很多矛盾。怎麼解決?這個最讓村幹部頭痛的事,在59歲的村支書劉文祥的眼裏不算什麼大事。他説:“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這些矛盾交給各個村民小組議事會自己商討解決辦法,大家吵一陣之後,就産生解決辦法了,我都不用管。”

    【代表連線】葛紅林説,村民議事會就是村上的“小人大”。如今,村民議事會已經作為一項社會管理制度,在成都農村固定下來,開始長久發揮基層民主管理的作用。

    葛紅林深有感觸地説,成都近十年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探索表明,讓農民享有平等而且完整的社會權益,體現了政府管理的理念轉變和工作創新,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分享到:
( 編輯: 劉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