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 承辦:新華網
郵箱  圖片  音視頻  稿件報送
《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之《沉默的傷痕》
2017年06月20日 09:51:59  來源: 江蘇記協
【字號  打印 關閉 

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之《沉默的傷痕》

參評項目

國際傳播 (電視專題)

體裁

紀錄片

語種

中文

作 者
(主創人員)

卜宇,陳輝,曹海濱,戴波,徐媛

編輯

 

刊播單位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

首發日期

2016-12-14  17時50秒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江蘇衛視 特別節目

時長:

40分00秒


採 作
編 品
過 簡
程 介

    該作品由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 採制

    五集電視紀錄片《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健在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為拍攝對象的系列人物紀錄片。《沉默的傷痕》為其中一集,講述張秀紅在1937年的悲慘遭遇,以及她是如何在沉默70年後勇敢發聲的感人故事。張秀紅,1926年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性暴力受害者。1937年,年僅11歲的她被日軍殘忍強暴,身體和心理留下巨大創傷。長久以來,她緘口不提那段往事。直到2007年,她以莫大的勇氣站出來面對媒體,講述受害事實,並遠赴日本參加證言集會。

    攝製組歷時一年挖掘散落海外的相關資料,如在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找到的當年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日記和書信,在美國國家檔案館查詢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原件,其中諸多關於強姦事件的記載和判決為本片提供了強有力的旁證。如在日本大阪找到2007年張秀紅赴日參加證言集會的視頻及照片,同時採訪到證言集會的發起者、參與者,力圖最大程度上還原主人公的作證經歷等。不僅如此,攝製組還輾轉多方找到相關領域的海外研究專家,如美國布朗大學女性問題研究專家蘇珊妮·斯圖爾特,強姦問題研究經典之作《違背我們的意願:男人、女人和強姦》的作者、美國作家蘇珊·布朗米勒,關注中日問題的紐約市立大學助理教授古賀由起子,專門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日本岡山大學教授石田米子等。他們的觀點為本片打開了國際視野,帶來了關乎人類、人性的共同思考。




    2016年12月,第三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之際,本片通過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和江蘇衛視向全國觀眾推出,播出後反映良好。項目還在國家公祭日當日由騰訊視頻推出,上線首日點擊量突破兩百萬,躍居紀錄片熱播榜第二名。

    2016年12月7日起,五集紀錄片《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通過鷗鳥9號衛星覆蓋歐洲和澳大利亞播出,並通過美國DIRECTV直播&&覆蓋美國,獲得了平均0.1%的收視率。該片播出後在海外引起一定的反響和廣泛關注。

    海外觀眾觀看後&&,這部主題紀錄片史料翔實、客觀公正,用大量的影像和歷史資料還原了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歐美社會對別國的歷史向來是漠視的、不願去了解的,但《倖存者——見證南京1937》這部紀錄片以五名親歷者大量一手史料的客觀呈現、平實而理性的敘述方式,在向世界傳播化解仇恨、崇尚和平的過程中,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初推

評薦

評理

語由

    南京大屠殺已過去了近80年,僅有的100多位倖存者都進入風燭殘年。他們的珍貴回憶和人生故事,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文獻價值。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為創作對象的紀錄片,以往為單片為主,側重記述倖存者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本系列片第一次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集體留證,同時也將第一次完整講述倖存者的人生故事。

    不僅如此,反映二戰期間日軍對婦女所犯罪行的紀錄片,絕大多數都將聚光燈對準了慰安婦群體。但事實上,僅在中國,以“侵華日軍性暴力受害者”歸類的女性就有數十萬。對她們來説,即便災難的發生僅僅只一瞬間,但其一生卻永遠地被改變。如此龐大的群體卻鮮有人願意站出來發聲,針對一般受日軍性侵害婦女的記錄更是極少。可以説,本片在此類題材方面力開先河。本片無論是選題本身,還是創作過程,抑或是立意和敘事手段方面,都擁有宏闊的世界性視野,具備深遠的國際傳播價值。出品單位亦將此片作為重點推介對象亮相於2017春季戛納電視節,已引起部分國際買家的關注。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797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