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難聚人氣 健康檔案多成死檔》組合報道
2017年06月15日 15:26:01  來源: 北京記協
【字號  打印 關閉 

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家庭醫生難聚人氣 健康檔案多成死檔》組合報道

參評項目

報紙系列(連續、組合)報道

體裁

報紙組合報道

語種

中文

作 者
(主創人員)

田科武,朱冬松,張小妹,董鑫,李夢婷,張穎,毛羽

編輯

 

刊播單位

北京青年報

首發日期

20160626

刊播版面
(名稱和版次)

本市·焦點   05

作品字數
(時長)

2558,1564,436

採 作
編 品
過 簡
程 介

    在北京這樣一個醫療資源集中、全國各地患者聚集的地方,家庭醫生既是推進分級診療的重要措施,也是市民基本醫療服務的重點內容。按照家庭醫生服務體系的設定,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擁有一名固定的簽約醫生,完成基礎的診療服務,並能夠得到持續的隨訪。

    早在2010年,北京就在核心城區試點家庭醫生式服務,2011年開始在全市推廣。然而,6年後(截至發稿),這樣一個便民利民的服務項目,對很多居民來説卻仍然很陌生,甚至對於自己已經“簽約”都不知情。

    北京青年報記者抓住這個民生問題的核心,通過走訪豐台區、海淀區、西城區的多個社區,並採訪簽約居民,了解到很多居民“被簽約”,健康檔案成“死檔”大量案例,而服務中提到的24小時電話,實際操作中也並沒有真正推行。

    在掌握大量事實的基礎上,記者還與首個在北京推廣家庭醫生的前衞生局副局長鄧小虹進行了專訪對話,進一步深度揭示了家庭醫生的現狀。稿子的採訪既有實地探訪也有深度對話,發稿時編輯又配上了一段精悍的短評,使得文章更加完整且豐富。




    這篇作品是本報精心策劃推出的民生監督作品。稿件刊發後,引發巨大社會反響。先後被網易、鳳凰、騰訊、搜狐等大型門戶網站以及政府網站、健康專業網站等轉載上千次,並在市民中引發熱議。

    新聞報道的內容也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北京市衛計委在隨後的半年中多次研究,改變大面積簽約的粗放式推廣模式,對家庭醫生式服務進行了制度調整,市衛計委在2016年年底&&,從2017年起,將把老人、孕婦及兒童列為家庭醫生簽約的重點對象,注重家庭醫生服務的真正落地。20173月,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與簽約量相比,將更重視家庭醫生對居民的實際作用。

初推

評薦

評理

語由

    這是一組涉及民生問題的深度組合報道。設置家庭醫生是深化醫療改革、造福人民群眾的便民醫改舉措,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由於相關政府機構沒有對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使得好事不能辦好。《家庭醫生難聚人氣 健康檔案多成死檔》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細緻的報道研究,詳盡地反映了造成“難聚人氣”這一尷尬狀況的原因並提出了改進措施。這是一篇媒體服務百姓民生、支招深化改革、彰顯社會責任的組合報道。報道獲得北京新聞獎一等獎。

   1 2 3 下一頁  

 
更多閱讀:
 
(責任編輯: 張澤月 )
更多圖片 >>  
01002011131000000000000001110000136368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