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81號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分別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耶路撒冷被分為猶太人為主體的以色列轄區(西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人居多數的阿拉伯即約旦轄區(東耶路撒冷)。

1950年,以色列自行宣布耶路撒冷為其首都。

1965年,巴勒斯坦人從此走上了獨立開展武裝鬥爭的道路。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後以色列佔領了東耶路撒冷。此後,以政府在耶路撒冷東、南、北的巴勒斯坦土地上修建定居點,以改變耶路撒冷人口結構。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宣告成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

1993年,巴以簽署的第一個和平協議規定,耶路撒冷問題將在最後階段談判中解決,此前任何一方均不得改變現狀。但由於分歧巨大,巴以一直未簽署永久性和平協議。

1995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要求政府於1999年5月31日前在耶路撒冷設立美國使館,但允許總統推遲該期限,之後多任美國總統不斷推遲在耶路撒冷設立使館的期限。

2012年,第6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給予巴勒斯坦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但迄今,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巴勒斯坦國尚未建立。

2017年12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啟動美駐以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的進程。國際社會普遍擔憂此舉將增加中東地區的不穩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