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南京大屠殺發生80周年。距中國萬里之遙,中國人熟悉的白求恩的家鄉,近日傳來一股暖流。
當地時間10月26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通過了有關“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安大略省也成為了西方國家中首個省議會通過有關“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動議的地區。
動議由安大略省華裔議員黃素梅女士提出,要求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紀念日”。為設立這一紀念日,2016年9月,黃素梅在安大略省議會提出個人議案。該議案分別於去年12月5日和8日通過了安省議會一讀和二讀。
繼安大略省之後,加拿大馬尼托巴省議會也二讀通過了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議案。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地廣人稀,距離中國萬里之遙。大屠殺發生在中國,為什麼加拿大的這兩個省要有如此動作?
誠然,在安大略省,議案是黃素梅主要發起的,但相關動議、議案的通過,代表了該省的官方立場,也代表了大部分議員的態度。
這個態度很明確,那就是:要銘記歷史,吸取教訓,以史為鑒,警醒後人,維護和平,開創未來。
南京大屠殺,表面上看是日本帝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受害者是中國人民。在人類已經進入20世紀、文明準則被世人所公認的時代,居然會出現如此令人髮指的屠殺,居然會有如此倒行逆施的歷史倒退,這其實值得全人類深思。
1937年的日本,一個完成了工業化、自詡為“文明”的國家,其軍隊慘無人道地對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進行無差別的屠殺!這不是個別軍人違反軍紀,也不是小股部隊肆意妄為,而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暴行,是得到默許的集體犯罪!
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儘管戰爭不斷,但類似南京大屠殺這樣的慘案也不多見。
銘記歷史,不僅僅是為了銘記慘痛,它更是給全人類以警醒——如何才能不讓歷史重演,如何更好地書寫人類文明的美好未來?
這不僅僅是中國人的事情,也是全人類都要面對的問題。
2005年,聯合國大會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以紀念1945年1月27日,前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死亡集中營。
全人類銘記納粹大屠殺,是這個道理。全人類銘記南京大屠殺,也是同一個道理。對於南京大屠殺,今天的人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21世紀已經過去快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已經結束70餘年。納粹的大屠殺行徑已經被全世界所公認,不論是各國政府還是各國民眾,為納粹大屠殺辯護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可是同樣的罪行,卻依然有人在為日本帝國主義洗白!
日本始終試圖徹底否認這段歷史。日本政客高官屢屢出言,否認南京大屠殺,類似APA酒店之類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在黃素梅的議案提出後,部分日本政客就始終試圖阻撓,他們告訴加拿大人:所謂的“南京事件”是中日雙方的分歧,你們加拿大人這麼幹,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不必要的爭議”。潛&詞是:跟你們加拿大無關的事情,別摻和!
但是,在歷史鐵證面前,南京大屠殺絕不是“不必要的爭議”。
在西方的一些國家,提到納粹罪行,人人咬牙切齒。而提到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則不甚了了。不管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亦或是其他國家的人,都是現代文明社會的一員,都應承擔全人類的歷史傷痛,都應該譴責這種慘無人道的暴行。
1937年12月,在那個腥風血雨的南京城裏,德國商人約翰·拉貝與諸多國際人士一道,設立了“國際安全區”。儘管國際安全區最終並沒能阻擋住日軍的鐵蹄,但卻盡最大可能拯救了無辜平民的生命。
20世紀80年代,我們建立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014年,我們設立了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人銘記這段歷史,更重要的是要與世界各國一道,愛好和平、呼籲文明。
1938年,來自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來到中國,與我們一同抗擊帝國主義的侵略。白求恩犧牲在了中國,他的名字也銘刻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裏。
在南京大屠殺發生80周年之際,白求恩的家鄉加拿大安大略省又成為了西方國家中首個省議會通過“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動議的地區。值得欽佩!
“烏雲”不會永遠遮蔽太陽的光芒,因為正義是全人類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