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受年輕人歡迎,“中流”逆襲韓國!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12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産品性價比極高備受韓國年輕人歡迎在首爾某中堅企業上班的職員金鎮日(音,31歲)最近將手機換成了中國的華為P9。雖然一直以來使用韓國品牌的手機,但在朋友們大讚P9“性價比不錯”,並強力推薦下,金鎮日換成了這部手機。金鎮日説,“實際上我對中國産品沒什麼喜歡與不喜歡之説,借此機會一細想才發現,原來我使用的很多産品都是中國企業生産的”。
金鎮日周末騎着小米電動九號平衡車,玩着手機游戲“三國志曹操傳”。他最近還開始玩以中國電視劇原作為背景的游戲“武神趙子龍”。金鎮日還決定今年與朋友們的年末聚會在首爾的一家中國火鍋店舉行。
以20-39歲為主的韓國消費者,他們對中國産品和文化的消費規模逐漸擴大,這就是所謂的“中流”。在客廳裏擺放小米生産的空氣凈化器,在阿里巴巴的海外直購網站全球速賣通上購物,觀看中國電視劇,喜歡吃火鍋、麻辣燙、羊肉串的韓國人正在增加。
對中國極為關注的韓國科技創業媒體Platum的代表趙相來(音)稱,“現在通過海淘能夠購買到技術先進且價格合理的中國産品,完全可以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需求”,“除了三星、LG掌控的手機市場,在其餘的市場上,對韓國消費者來説,‘中國’這一品牌已不再是‘便宜貨’的象徵”。
“中流”在大眾文化方面表現得更是如火如荼。娛樂傳媒公司CJEM經營的有線頻道中華電視台最近5年間的收視率上升了435%。去年該電視台播出中國電視劇《瑯琊榜》,收穫超高人氣。在有線電視台中,收視率只要超過0.5%,便被認為是取得巨大成功,而該劇在首爾地區創下最高收視率1.8%(全國0.8%)的紀錄。
有分析稱,文化産業中,中國的競爭力反映出資本的力量。中國自古以來便擁有《三國志》《西游記》等優秀作品的知識産權,再加上資本和技術的力量,已足以打造席捲全球市場的文化産品。(作者樸秀蓮)